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析葛红兵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沙床》和《财道》为例
作者: 袁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葛红兵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作家葛红兵在他的作品《沙床》和《财道》中表达了他的女性意识。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有唯美的身体、都处于积极主动求爱的状态,具有放性的态度,同时她们在事业上没有卓越的建树。葛红兵打破了处女崇拜、女性禁欲树贞节牌坊的神话,试图将女性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是他的解放仅仅局限在性观念上,而且这个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意识的印记。在他笔下,在经济上无法获得独立,而又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的女性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无法获得和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作者举起的性自由开放的旗帜并不能将女性真正引向幸福之
评艾丽丝·沃克的前期长篇小说创作——兼及当代美国黑人女性写作
作者: 尚玉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妇女主义   艾丽丝·沃克   完整的生存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和"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她的前期长篇小说根植于南方黑人社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关注她们的苦难和抗争。针对黑人妇女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煎熬处于分裂精神状态的情势,沃克孜孜以求"完整的生存",并提出了独创性的"妇女主义"理论。以实现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因此,沃克的前期长篇小说成为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光辉典范,其志在重塑黑人主体人格、以文学探索生存意义的执著写作正在改变美国黑人文学的边缘地位,引领着黑人种族文化步入
上海屋檐下——从三位作家看“海派”女性文学的魅力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作家   上海   王安忆   魅力   “海派”   作品   女性文学   屋檐   小说  
描述: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便感觉出她那独特的“风味”.她那种关注于女性命运的亲切和执著于日常小事的贴已,让人平生出一份生命的情趣.再研究张爱玲的小说,又疑惑许多评论者把张的作品标榜为早期的“正统海派文学”,是否恰是因了这份“亲切”和.“贴己”呢?这份疑惑终于被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解释了:“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流言·到底是上海人》)以“上海人”的观点来写文,
论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婚姻爱情观——《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
作者: 唐丽丽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婚姻爱情观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仪态万方的女子形象,她们较之以前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进步性,其自我意识空前萌动;然而,在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生存秩序中,这些女性依然是以男性视角为活动轴心,依然背负着封建传统礼教的精神轭套,璀璨夺目的女性光环之下依然晃动着男权意识的精神锁链。《聊斋志异》中的婚姻爱情观,体现的仍是封建礼教下的男权意识。
何香凝女性主体意识确立与社会角色定位及其意义
作者: 姜晓丽   夏志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香凝的女性主体意识   妇女社会化进程  
描述: 何香凝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毕生献身于国家的民主解放事业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在追求理想真理的革命生涯中,她不仅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进行了正确定位,自觉履行着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还积极主张并帮助广大妇女争取经济上的独立,争取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权利,提高其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充分体现了近代妇女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实现其自身价值并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初识女权主义者
作者: 王琪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大哥大   阿根廷人   妇女问题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   文化背景   非政府组织   妇女组织  
描述: 1994年9月中旬,我有机会去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市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区域性会议——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非政府组织论坛.这是我第一次出国,而且一下到了地球的另一端,一个与自己所习惯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地方,我的心里不觉有些忐忑,可朋友们得知后都祝贺我:“你太值了,一下飞那么远,你到阿根廷保准能一下子找到出国的感觉.”
儒文化束缚与山东妇女发展
作者: 鹿立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归分析   行为规范   妇女运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区文化   家庭地位   文化背景   儒文化   安贫乐道   经济结构  
描述: (二)山东是儒文化的中心发源地,处于这样一种儒文化中心的位置,山东的地域文化在千百年的演化过程中,较少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比起大陆其他省区,尤其是南方沿海省区,它表现出它的儒文化的“正统”与“原型”.换言之,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非受容性,对外来新文化的吸收和接受有一种原文化系统障碍,在社会转型期,其转型的步履要比那容易接受新文化的地域缓慢.山东与广东就是明证.山东与广东虽属同一种中华民族文化,但由于山东地处儒文化的“内核”,而广东地处儒文化的“外缘”,因而广泛比山东对外来新文化的吸收和接受就快些.从中国近代
传承与突破: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文学创作谈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美华人女性   自传体   传承与突破  
描述: 突破了传记写作与女性写作的窠臼,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以跨文化人的身份在其自传体文本中开拓了一种超越性别角色、民族立场的创作视角。摒弃了尖锐的性别立场与女性私人叙事,作品把个人心灵史的展示与社会历史叙事相互渗透,其西方价值体系为本的现代意识、“女性个体生存观”与文化比较的视野等等使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创作完成了对于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自传体文学、华裔少数民族文学在价值评判、文化反思、性别观念、审美范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世俗化时代的身份变异——当代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一种写作方式
作者: 李秀金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身份变异   世俗化时代   女性文学  
描述: 1990年代以来的世俗化潮流极大影响了包括女性文学在内的当代文学写作。女性文学写作对女性重要角色——母亲身份的质疑与反思,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彰显出女性写作的独特意义。对母亲欲望化情感的书写和母女情感的去魅是女性文学写作的两种重要叙事策略,由此实现了母亲形象的世俗化还原,动摇、冲击着男权话语的权力结构。
城市贫困女性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探索:基于优势视角的分析取向
作者: 张银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社会工作   赋权   优势视角  
描述: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女性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先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本、以案主为中心的社会工作理念.以优势视角为取向的女性社会工作理念强调从案主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了解、界定案主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同时发现案主的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促使案主自我赋权.赋权是一个影响和改变社会政策和社会结构的过程,发生在贫困女性个人、社区和社会三个层面.
< 1 2 3 ... 10 11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