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福克纳笔下女性人物:特征及历史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在美国基本默默无名,但却在欧洲深受欢迎,受到像法国的萨特、加缪这样的大师的推崇。美国的伯乐直到1946年才出现,其年,著名学者马尔科姆?考尔利编辑出版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促成“福克纳热”迅速升温。1950年福克纳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国际声誉攀至颠峰。 在中国,福克纳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作品均已有了中译本,每年有大量相关学术论文问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肖明翰教授的学术专著《威廉.福克纳研究》(19
明清时期桐城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乔玉钰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明清时期桐城女性文学研究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怪诞女主角
作者: 郭丽莉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哥特式女性   心理分析   哥特小说   人物形象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在战后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作家,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伟大的小说家。她的故事看似轻松、幽默,实则触目惊心,发人深省。非常规的故事,血腥的暴力,阴郁的宗教,典型的南方场景,还有那一群群性格怪癖,行为乖张的人们赋予奥康纳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吸引了全世界的读者和学者。她的作品不多,但是受到世界各地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且引起诸多争议,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怪诞问题。本文重点论述和分析了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怪诞人物。作者从客观
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与现实处境——王海鸰电视剧作品个案分析
作者: 余培敏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观念   变化   现实处境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与现实处境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从社会学理论分析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 第二章以王海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类型与变化为重点,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探析这些女性角色以及透过她们折射出的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第三章阐述女性角色的变化和观众的认同与排斥,从观众观赏心理角度,探析电视剧是否成为现实观念建构的来源,以期通过对这类电视剧的研究为推动女性价值的提升有所作为。
娜西萨与爱米丽:传统的眷恋与反叛——试比较《曾有过这样一位王》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两位女性
作者: 赵蔓芳   陈利文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着反叛   自然眷恋   人文关怀   “线性循环”结构   线性结构  
描述: 《曾有过这样一位王》中的娜西萨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这两位福克纳笔下的名门望族女性人物。她们同为南方旧传统的受害者,既有着对南方旧传统的自然眷恋,又对它进行了沉着冷静的反叛;而作者
女性话语·国族寓言·华人文化英雄——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当代华语经典《桑青与桃红》
作者: 朱立立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人文化英雄   离散书写   女性话语   国族寓言   身份认同  
描述: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旅美台湾作家聂华苓的华语经典小说《桑青与桃红》。认为此作的离散书写和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作品叙述了20世纪华人个体的流离创伤体验,同时拥有国族寓言的反思视域,以人物的历史遭际和人格分裂隐喻从抗战到冷战时期的华人离散境遇和文化政治。女性形象桑青/桃红具有华人文化英雄意味。
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探析——以子君、繁漪、陈白露为例
作者: 吴明   来源: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知识女性   命运   个性解放   婚姻自由   探求  
描述: 本文章通过对子君、繁漪、陈白露三个女性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探因,分析探讨了在旧制度向新制度转型时期,旧中国女性应该如何从旧势力压迫下寻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才能使自己真正得到解放的问题。揭示了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单靠个人自我奋斗不是良药,只有通过社会的根本变革才能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这样一个文学命题。
美国式“祥林嫂”与中国式“扭曲的玫瑰”——浅谈福克纳与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李红叶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鲁迅   女性人物形象比较  
描述: 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与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探寻造成爱米丽小姐与祥林嫂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与封建礼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她们分别是所谓的美国式“祥林嫂”与中国式“扭曲的玫瑰”。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女性角色意识研究
作者: 袁丽娜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女性角色意识   性别意识  
描述: 社会性别公平已成为引起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教育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女性角色意识出发,对国内外语文教材中的性别现象进行系统的总结,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性别分析,对其中依然存在的性别陈规与性别刻板印象进行描述,并深入探讨了选文中的女性角色意识。本研究目的在于在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使正确培养女性角色意识的性别平等概念成为评价教育的因素之一;增进社会对性别问题的关注,使性别视角进入课程和教材编写的主流;并充分利用语文学科
流动的风景与凝视的文本-谈单士厘(1856-1943)的旅行散文以及她对女性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 罗秀美   来源: 淡江中文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单士厘   旅行散文   归潜记   近代文学   闺秀文学   旅行文学   女性文学   癸卯旅行记  
描述: 單士釐為近代遊並有文本流傳的第一人。由於外交官夫婿錢恂出使之便,單士釐得以隨夫遍遊世界風光。她出訪日本,遠較秋瑾早上五年。此外,也遊歷俄國、義大利、荷蘭、英國、法國等地,並將行旅途中所見所聞化為
< 1 2 3 ... 105 106 107 ...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