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心理考察
作者: 李敏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封建礼教制度   先秦两汉文学   女性心理  
描述: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心理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全文分五部分,包括绪论和正文四章。“绪论”回顾了以前学者对女性的研究现状,提出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并对相关女性心理的概念作了界定。正文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章主要以《诗经》、《左传》为依据,对西周至春秋宗法制初形成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心理特征加以考察。 《诗经》中有很多体现男女婚恋自由的诗歌,也有的诗歌体现了那时已经有了媒妁婚制,并且男尊女卑思想已经在诗歌里有所体现。所以在《诗经》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心理也是较为复杂的。本章重点
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形象   黑人女性写作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   姐妹情谊  
描述: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和美国女权运动的深入发展,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她们在批判主流女性主义霸权的同时,要求公正地看待她们在女权主义运动中的贡献。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学院派代表贝尔·胡克斯,以其标新立异的写作风格和富有黑人文化特色的批评话语,在当今美国学院和公众话语两个领域迅速崛起,随着她国际政治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她著作的逐年问世,胡克斯日益成为美国评论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位在女性主义运动和理论研究领域内同样激进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家和批评家,胡克斯通俗化的
略论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于晓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现代新女性   现代性   通俗小说   侠女   妓女   家庭妇女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描述: 本文关注的,是近现代时期中国通俗小说中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及其蕴藏的深层文化内涵。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存在,但由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基本上只是新文学史,通俗小说没有自己的位置;女性,则由于我国传统意识形态的规范始终处于男权的统治之下,缺乏自己的话语权。近年来,随着学术自由气氛的高涨,通俗小说受到广泛关注,女权主义思潮在文学领域也逐渐兴起。但目前的通俗小说研究,大多主要集中在分体或整体的文学史重构问题上,相对弱化了文本创作和人物塑造层面的探索,至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就更加无暇顾及了;同时,文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黑人女性身份的构建
作者: 商晔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身份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曾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领军人物。但是她黑人女作家的身份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当时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致使她生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死后又长期被埋没。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赫斯顿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并被称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本文旨在结合黑人女性主义理论,探索赫斯顿的代表作品《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通过三次婚姻建构自己黑人女性身份的过程。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赫斯顿及其作品《他们眼望上苍》的研究现状,对作为文章理论基础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作了初步梳理,并提
对中篇小说《饥饿》中女性主义特征的及物性研究
作者: 秦俊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及物性分析   女性主义文体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描述: 批评文体学和女性主义文体学是语境文体学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批评文体学坚 持建构主义的语言观,但摒弃了将语言单纯作为意义载体的观点,而将其视为社会过 程的一部分及其产物。女性主义文体学继承了批评文体学的传统,但更注重揭露男权 制意识形态。研究者通常借助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模式来审视文学作品及通俗文 化中的妇女形象,试图唤起女性主义意识,最终导致女性反抗乃至社会和语言的转型。 当前,女性主义文体研究日渐兴盛,来自叙事学、认知科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 各种分析范式都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多数人倾向于对文本的
社区就业女性的增权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作者: 张银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区就业   社会性别视角   失业女性   增权  
描述: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女性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的不断发展,社区就业成为失业女性实现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但是,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相对于女性研究的其他领域,目前国内有关女性社区就业的研究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试图弥补目前相关研究中从社会性别视角对社区就业女性进行探讨的某些缺陷,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在引入增权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框架,运用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性在实现社区就业过程中的特殊的心路历程,挖掘和呈现在社会性
泥土中的火花——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身上的体现
作者: 赵纪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赫斯顿   自我身份   原型   佐拉•   尼尔•   自我定义   话语力量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现在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然而她独立于世的个性特征,她对种族和性别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她的作品的独特主题和行文风格在当时社会抗议小说风行的黑人文艺圈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她的作品引起了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一批男性黑人作家的非议和责难,并被忽略和湮没了三十多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赫斯顿复兴,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也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
明清爱情小说与朝鲜朝爱情小说中的妓女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庄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爱情   明清爱情小说   贞节   朝鲜朝爱情小说   妓女形象  
描述: 中韩古典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大部分是男性,而且小说的主人公也大多是男性。虽然小说中也有很多女性人物出现但是大多是辅助性的角色。尽管也有少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女性,但是女主人公的性格也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比较平面、比较被动的形象。但是妓女比较特殊。妓女不仅经常出现在古典小说中而且作为主人公出现的情况也很多。妓女的形象相对于一般的女性形象来说比较生动多样。目前在中韩两国都已有很多关于各自国家古典小说里的妓女形象的研究。但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两国小说中的妓女形象进行比较的很少,而且只是对中国的某个作品和韩国的某个作品进行
从简·奥斯丁到约翰·福尔斯——19-20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作者: 朱秀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约翰·福尔斯   简·奥斯丁   女性主义   两性和谐  
描述: 19世纪是英国文学上一个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尤其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竞相涌现,打破传统文学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女作家非简·奥斯丁莫属,她笔锋犀利,言语睿智,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一反男性作家笔下的温驯柔弱、多愁善感的天使模式,表现出女性坚强、独立和自信的一面,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19世纪英国的简·奥斯丁和20世纪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这一角度出发,结合19—20世纪英国女性地位的变化,深入探讨英国女性意识在历史纵向上的一个演变过程。论文共分为四章,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Gender and God)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极少甚至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又或者按照波伏瓦的说法:女性以具有“第二性别”特征的“女人”身份诞生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的地位,并努力争取与形成这种地位的势力抗争,无论这一势力是有形的团体还是无形的意识。实质上她们不仅是与男性抗争也是与
< 1 2 3 ... 9 10 11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