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爱默生式的得墨忒耳:为威拉·凯瑟辩护
作者: 龙云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自我回归   原型   爱默生   凯瑟   得墨忒耳  
描述: 美国作家威拉·凯瑟 (Willa Cather, 1873--1947)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在其接受赞誉的同时,凯瑟也被指责为逃避现实主义者。同时由于凯瑟作品涉及面很广,而各流派批评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了对凯瑟及其作品分析的片面性。现实主义观点认为凯瑟是推崇女性令人同情的无私忘我精神的作家,而浪漫主义观点则认为她是位赞扬追求自我精神的作家。这两派观点似乎是不可调和的。本文认为只有把凯瑟放在美国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下研究,把她的生活,经历和意识同作品解读联系起来,才能揭示作品的深层涵义,才能对凯瑟形
蔷薇缠绕十字架:BL阅听人文化研究
作者: 张茵惠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史   女性气质   BL   性别意识   抵抗  
描述: 本研究回顧了過去台灣所有關於少女漫畫中的BL(Boy’s Love)漫畫之相關文獻,再度肯定以BL漫畫而非同性戀漫畫作為分類指稱的重要性。並以深度訪談作為取徑,試圖描繪出BL閱聽人的明確樣貌。訪談結果透過受訪者生命史(life history)的方式呈現,BL閱讀經驗為經,性別與生命經驗為緯。由於過去關於BL的文獻對於讀者性別意識的討論並不充分,因此本研究特別提出四個研究問題,針對BL閱聽人的性別意識與生命經驗進行探詢,包括:(一)誰是BL讀者?詢問並整理BL讀者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二)BL讀者的生命經
丁玲笔下的母亲画廊
作者: 王丹红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群,特别是莎菲系列形象,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     焦点和重心。但是以曼贞为代表的母亲的形象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虽然     曾经出现对《母亲》、《新的信念》、《杜晚香》等重要篇章的评述,可是无论     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不够,迄今为止的学术界还缺乏对丁玲笔下系列母亲形象较     系统全面而又深人的探讨,这在
叙事背后的道德质询:评伊迪丝·华顿三部作品叙事中“隐含作者”的体现
作者: 王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含作者   道德   叙事  
描述: 关于伊迪丝•华顿的国外评论中,曾把她与托马斯•哈代、亨利•詹姆斯、维拉•凯瑟、赫尔曼•麦尔维尔、西奥多•德莱塞等多位现实主义作家对比。华顿对美国上流社会的批判,人性弱点的揭露,婚姻主题及作品中浓重的悲剧色彩,是评论的主流声音。 国内的评论者则把目光集中在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意识觉醒方面。无论是女性形象分析,还是爱情悲剧探究,都以社会现实入手,着重批判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扼杀。 以叙事学剖析华顿的写作,开启了新的诠释角度。詹姆斯&#
关于井上靖的中国历史小说:以《苍狼》为中心
作者: 张俏岩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井上靖   历史小说   苍狼  
描述: 論文要旨(中国語) 井上靖是日本现代有名的作家、评论家、诗人。他的创作经历了诗歌、时代小说和历史小说三个阶段,但评价最高的当属历史小说,特别是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本文试以《苍狼》为中心,研究一下井上靖的中国历史小说中的美意识和人物性格特点,并且通过关于《苍狼》的论争探讨了历史小说的现实性与虚构性。曾经是诗人的井上靖将诗的韵味融入到小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意识。其美意识可以从历史的伟大、自然的壮丽和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写中反映出来。首先,井上文学中的“历史”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无论任何英雄都只是悠
解读《苏拉》中黑人两性倒置的世界
作者: 张凤娟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倒置   《苏拉》   黑人  
描述: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言人,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里不断打破长期以来千篇一律把黑人描写成强大或软弱,纵欲或无欲,理想化或异化的传统模式。她笔下的人物形象跳出了这些模式,显示了更为复杂的性格特征。莫里森1973年创作的小说《苏拉》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她最优秀的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也遭到了诸多非议,原因不光在于其背离传统、极度自由的女主人公形象,而且在于过于低调的男性描写。小说中没有一个强大或值得赞美的男性,他们或是在重压之下表现得软弱无力,或是性情不稳定,无法成功完成传统的父亲、丈夫或情人角色。例如,沙德拉克和
《友情》中的武者小路实笃的“自我肯定”
作者: 张冬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抑制   自我丧失   自我肯定   自然  
描述: 《友情》中的武者小路实笃的“自我肯定”          摘 要  大正初年,日本文坛出现了白桦派文学思潮,他们相信生命无限的创造力,主张彻底的尊重“自我”,给一度停滞不前的日本文坛带来了清新爽畅的艺术思想,从而拉开了大正文学的序幕。  作为白桦派文学的主将,武者小路实笃的文学创作不容忽视。其诸多作品中,《友情》做为日本青春小说的代表作,至今仍在文坛上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小说描述了爱上同一位少女杉子的两个好朋友——野岛和大宫的故事。这是作家34岁,即创作力最旺盛时期的作品。可以说,这部作品是武者小路
On 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 Northanger Abbey
作者: 周青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女主人公   婚姻道德观   婚姻观  
描述: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最为特别的小说,因为这是她最早写成、却是她死后最迟出版的小说。从成书至出版相隔十三年。历经几番周折与修改,先是书商用十英镑买下这本书稿却不出版,接着是奥斯丁的哥哥亨利出十英镑买回,最后奥斯丁根据自身十多年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将此书作了重大修改,但该书在她死后才得以出版。 该小说描述了一位普普通通、过于天真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她到繁华的巴思度假,有幸结识并爱上了富家子弟亨利·蒂尔尼牧师;而亨利的父亲,古怪势利的,受到追求凯瑟琳的约翰·索普的虚荣之辞的欺骗,以为她是富
从《图雅的婚事》到《白日焰火》
作者: 石雪   来源: 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民族寓言女性形象西方视角独立电影  
描述: 2014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年",64届柏林电影节对中国电影来说更是一次盛会。一部《白日焰火》囊括了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这两个最重要的奖项,这在中国电影中尚属首次。回溯上次中国电影斩获金熊,还是2007年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本文将两部分别夺得金熊的并且能够代表中国独立电影较高水平的影片放在一起,对两部电影所反映的社会变化、被阉割的男性以及女性形象的转变和西方视角下的中国电影
"告诉世界"的方式: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的表达
作者: 李永东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民族   国家   南京大屠杀   小说  
描述: 南京大屠杀叙事的基本动因和姿态是"告诉世界"。"告诉世界"的方式受民族立场、时代语境、作家身份等因素的影响。位置、态度与时代性的遇合,使得民族国家观念的表达显得繁复而歧异。抗战与冷战时期的小说围绕战争与男人展开,倾向从"大屠杀"的角度叙述日军暴行;新世纪的小说则围绕战争与女人展开,偏好从"强奸"角度构设故事。中国作家的大屠杀叙事存在整体民族主义和阶级、政党民族主义的区分;日本人的文本着意嘲弄、瓦解中国的核心价值,对中华民族进行精神虐杀;美籍华裔作家把故事空间设置为美国教堂和教会学校,故事笼罩在暴行与庇护、
< 1 2 3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