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17 条
-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纪忠璇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性形象
情感世界
-
描述:
张爱玲擅长婚恋主题,关注平凡人的情感世界,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两性世界中,男人是不可缺少的,之所以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因为张爱玲文本中对男性形象的刻意弱化,但这正是张爱玲的高超之处,是张爱玲在传达男性权利内涵在特殊时代迅速退化的策略性表达。其实,张爱玲笔下的男性世界是丰富的,是研究张爱玲文本的另一重要切入口。本文着眼于对张爱玲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分析,摆脱了传统观点对张爱玲笔下男性世界的脸谱化、类型化、机械化的刻板印象,系统地将文本中的男性形象分为三类,即:第
-
冻土的温情:论迟子建小说的生命书写
-
作者:
刘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温情
生命书写
死亡
自然
迟子建
-
描述: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上颇具才情的东北作家,步入文坛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淳朴、沉静的写作风格。她对自然的深情回望,予万物以平等的生命尊重以及对美好人性的讴歌,使她的作品饱含着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迟子建对自然充满热爱,她致力于在作品中建立一个万物有灵、万物平等的世界。通过充满生机的植物意象,温情的动物意象以及一些自然意象的塑造,展现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亲密关系。自然是人身体生存的环境,更是人灵魂最后的栖居之地,所以,人应该敬畏生命,给予生命充分的善和关爱,和自然万物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关系。身为女性,迟子建
-
幻境中的真实:浅议李碧华笔下的传奇情爱
-
作者:
乔酉超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爱
人性
多元化
李碧华
传奇
-
描述:
本文以李碧华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小说中的传奇情爱。结合香港历史社会背景,通过对李碧华小说进行的女性主义解读,力图总结出李碧华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把握和价值取向。同时,通过现实比照,进一步深刻理解作者撰写的情爱小说中所蕴含的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重新审视和认知其作品的文学价值。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李碧华于传奇小说中关于情爱的多重观照,以及隐匿地对人性、人世以及身份认同的深层观照。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李碧华如何看待人世间的“情爱”;第三部分是李碧华小说中表现出来
-
独特的经验造就独特的声音:试论阅读经验对莫言创作流变的影响
-
作者:
田正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流变
莫言
阅读经验
-
描述:
莫言堪称中国新时期文学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从《欢乐》到《丰乳肥臀》,从《檀香刑》到《生死疲劳》,莫言不断给读者和评论界带来崭新的阅读审美冲击。同样,莫言也是一位饱尝评论界口水的作家。当前评论界对莫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整体性研究和局部性考察两大类。纵观莫言研究的现状,众多研究论著和论文主要集中在对莫言创作的艺术感觉、童年视角、审丑表现、民间立场、语言风格、女性形象等方面的论述。极少有专著对于莫言前后期作品之间的艺术衔接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细致探讨,而从阅
-
Woman: A Constructed Being
-
作者:
侯雁林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牧歌》
菲利普·罗斯
人文关怀
女性
-
描述: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写作技巧和主题内容都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关心人类历史,关心历史的和当代的人类生活状况。因此他的主题是富有人文关怀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他的男主人公都是美国的犹太移民。他们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获得美国社会的尊重。所有的女性都是非犹太人。她们中除了两位是主人公外,其他都是非主人公。无论什么样的角色,她们都支撑整个社会和世界的一半天。因此,罗斯给予了她们密切的关注、细致的描述。他注意到了她们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遭遇、受压迫的地位、
-
陈烨小说研究
-
作者:
林雅蕙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治疗
陈烨
社会关怀
自我探索
自我解放
-
描述:
陈烨(1959-)出生於台南府城大家族,她的小说创作与成长背景有相当大的关联性,她的创作历程结合了个人的生命经历,乃至於家族、国族记忆,因此小说展现了独特的一面。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说明论文选择台湾女作家陈烨的研究动机与目的;第二章简论陈烨生平、作家的成长史及创作史。第三章至第五章分论陈烨小说所呈现的三个主题「小人物的悲歌」、「家世与情感记忆的自我探索」及「时代与性别的解放」。探讨陈烨小说中的社会关怀、家世与情感记忆等元素不断出现的原因;也从作家自身的探索过程论述小说书写时代禁忌作为反思历史、形塑非传
-
思考、觉醒与超越:凯特·肖邦之名作《觉醒》的主题阐释
-
作者:
苗禾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
觉醒
思考
爱德娜
-
描述:
作为一位女性先驱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以其多舛的命运和“不合时宜”的思考与文学书写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路易斯安娜州为背景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为她赢得了
-
救赎之路
-
作者:
戴小清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恶魔
玛格丽特
永恒女性
沃兰德
-
描述:
M·A·布尔加科夫(1891~1940)是20世纪俄罗斯的天才作家,他的创作充满神秘色彩与传奇性,其巨著《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以巧妙的构思、离奇的情节、深刻的哲理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西方和俄罗斯被誉为“讽刺文学、幻想文学和严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高峰”和“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通过塑造永恒女性形象玛格丽特以及恶魔形象沃兰德对大师的拯救、对整个社会的救赎,表现了对社会历史环境剧变下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探索信仰缺失、精神危机出现时人类该如何走上救赎的道路
-
许鞍华电影研究
-
作者:
刘云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注
许鞍华
电影探索
人文关怀
-
描述: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导演的重要代表,是香港影坛近几十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是华语影坛上享誉中外的一名女性导演。涉足影坛30多年以来,许鞍华共执导了22部作品,影片广泛涉及多种题材与类型,创造了香港影坛上一个缤纷多彩的影像世界。许鞍华的电影是香港影坛里的一朵璀璨奇葩,对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尝试从许鞍华的创作环境出发,细致考察其作品,分三个部分对许鞍华导演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论述,力求对其影像的表现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阐释。 香港无线电视台、娱乐化的大环境及
-
《良友》画报时政新闻研究
-
作者:
许卓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责任
时政新闻
《良友》画报
中国期刊史
办刊思想
-
描述:
《良友》画报由伍联德创刊于1926年2月,终刊于1945年10月,发行量最高曾达到45000余份,代售处遍及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及地区,无论是从出版时间、发行范围、发行数量、报道内容等各个方面看,《良友》画报都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良友》画报是中国期刊史上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刊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最近几年国内学者才逐渐开始对《良友》画报进行研究,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都市文化、女性形象、时尚等方面,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人们对《良友》画报的时政新闻却关注不多,因此本文从时政新闻角度对《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