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论同人小说中的“玛丽苏”现象
作者: 卢俊颖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人   玛丽苏   自我中心意识   白日梦   感官愉悦  
描述: 受欧美粉丝文化和日本同人志的影响,国内同人小说创作开始迅速而广泛地流行开来,有研究者提倡这类基于主流原著的再创作,认为它们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读者对原作主题思想或主体立场的看法,更是参与者初次尝试创作的最佳模仿。然而,一部分同人写手却过分夸大了这种主体意识,将完美的自我代入小说原有的中心,重构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从而彻底脱离了原作的精髓,这场有关理想化自我的白日梦幻想便是“玛丽苏”。“玛丽苏”一词源出于英语同人小说圈,被用来形容同人再创作中新增的某个自我代入式女主角,她通常被塑造成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完
写实摩登
作者: 陆毅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老上海   都市漫游   现代性   具象油画   女性形象   摩登  
描述: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话题日益为人们关注。作为曾经的世界大都市,老上海作为城市现代性的代表,更是成为人们怀旧的对象,各种文艺表现的题材。目前,有关老上海的视觉意象的文学、电影、画报大量出现,并出现了一批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作为精英艺术的具象油画在这方面的工作则为人们所忽视。本文认为女性形象作为都市文明和视觉文化的化身具有很强的现代性特征,正成为文艺表现的热点,文学、影视等已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架上绘画特别是具象油画关于这一领域的创作还比较稀少,更缺乏理论上的研究。本文认
身份建构与男性气质:舍伍德·安德森小说研究
作者: 浦立昕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男性气质   父亲身份   作者身份   国家身份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以《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1919)一举成名,确立其经典作家的地位。近百年来的安德森研究大多围绕《小城畸人》展开,探究“畸人”(grotesque)身份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当时的美国经历由自耕农和手工匠人为主导的农业国向以机器化大生产为主的工业国的历史转型,转型时期的个人身份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畸人”的原因之一。在具体研究中,对于女性形象与性别身份着力较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对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 张华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颠覆   新历史主义   抑制  
描述: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所写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女性形象、荒诞意识等等。作品的新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寥寥可数。本文将《太阳照常升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历史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即“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来分析这部小说,了解作家、作品与历史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本研究课题的整体介绍,简要介绍《太阳照常升起》、新历史主义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太阳照常升起》的历史性。前两节介绍美国一战后的
自拍的异化——从流行手机自拍的群体自恋谈起
作者: 廖家楠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手机自拍   形象的自我定义   符号化   群体自恋  
描述: 远古时期古希腊神话便有了有关照镜子的描述,并认为镜子是“独自认识自我”的工具。今天的自拍作为一种现代照镜子的方式,其核心是自恋,它其中包含着一种视觉的自我定义。而这种照镜子或者通过镜子的这种形象来满足自恋,在历史上却因为文化和时代的不同有相当不同的呈现,以至于使自恋的形象本身演变为一个文化概念,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50-70年代的照片所呈现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观看,凸显了那个年代的革命的、朴素的且去性别化的集体主义规训;80年代90年代的消费主义观看,始于时尚创意,女性形象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毕飞宇前期中短篇小说研究
作者: 陈冠蓓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衣   玉米   毕飞宇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描述: 毕飞宇自一九九一年以中篇小说〈孤岛〉作为处女作於文坛出道,至今已在文坛耕耘了超过二十年的岁月,累积的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在中国大陆文坛获奖无数,颇具知名度。而台湾对毕飞宇的认识受限於出版社的出版考量与选择,所以对他的认识多停留在後期获奖的作品,对其早期的作品缺少管道进行阅读与认识。综观毕飞宇的创作历程,笔者以二○○二年《玉米》三部曲的刊载作为其创作路线的分界,往前回溯至一九九一年是为前期,往後推算为後期。笔者认为毕飞宇早期创作深深影响着後来的长篇小说发展,而其後期长篇小说所出现的对於人性、人际关系的书写、
斯琴塔日哈的舞蹈艺术与风格特点
作者: 王宇娇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琴塔日哈   蒙古族舞蹈   艺术人生   表演风格  
描述: 蒙古族舞蹈为蒙古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蒙古族舞蹈的繁荣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和贡献,而斯琴塔日哈是我国舞蹈界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蒙古族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她被认为是内蒙古当代舞蹈艺术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所表演和创作的舞蹈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奖项,并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风格,特别是对于蒙古族舞蹈中女性形象风格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阶段斯琴塔日哈老师以82岁的高龄依然活跃在舞台与课堂之间,并在舞台上塑造出草原慈祥母亲的形象。同时也培养出了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从母与子形象看曹禺对奥尼尔的接受与扬弃
作者: 高婵玉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奥尼尔   影响   曹禺   本土化  
描述: 曹禺是我国现代剧坛最重要的剧作家,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开先河式的人物。宏观上,他们在戏剧观念、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创作手法上都有相似的追求;微观而言,他们的本质都是诗人,都受过母爱缺失和婚姻坎坷的情感心理创伤,同时他们都受到古希腊悲剧和易卜生等历代名家的影响,都将自己的生命体验熔铸在自己的创作中,都不约而同的揭示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是精神困境,尤其关心社会上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创造了一批灰色人物和富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同时,他们也不停的追问宇宙间主宰人命运的神秘力量,和书写人无论如何挣扎都难逃悲剧厄运的
人际语法隐喻视角下的人物性格差异研究:以红楼梦中晴雯和紫鹃为例
作者: 甘雨鑫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际语法隐喻   语气隐喻   情态隐喻   晴雯和紫鹃的性格  
描述: 红楼梦以数百人物形象杰出的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它问世以来,小说独特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既往语界,从人际语法隐喻的角度对红楼梦人物进行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多集中于对几个主要角色的探讨,更是少有对其他角色的分析研究。本文以韩礼德人际语法隐喻为理论依据,在晴雯和紫鹃的所有会话中,分析对比两人的性格。韩礼德认为人际语法隐喻主要有两类: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人们的个性会在他们自己选择的交谈方式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因此,用这两种类型的人际隐喻分析这两个丫头个性是具有相
联华时期孙瑜电影研究——以孙瑜电影中“城市
作者: 沈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   孙瑜电影   农村”影像   民族国家建构策略  
描述: 联华时期是孙瑜电影创作风格成型和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孙瑜创作的电影作品不仅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其电影技巧和叙事模式也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瑜影片的浪漫诗意、鲜活的女性形象以及充满争议的“左翼”色彩一直是孙瑜电影研究中的关键词,而本文着重以孙瑜影片中“城市-农村”的空间影像呈现和其间人物行走交换的叙事线索为切入口,探讨30年代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大背景之下,孙瑜电影中所体现的知识分子与不同的共同体策略之间的回应和互动。 本文将孙瑜在联华时期的电影创作置于30年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社会大环境之
< 1 2 3 ... 1666 1667 1668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