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施蛰存《魔道》的性思维解读
作者: 韩冷   来源: 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寓言   阉割   《魔道》   美人迟暮  
描述: 以往关于《魔道》、《夜叉》这类怪诞的小说分析极少。只是指出它们对于人物的变态和病态心理作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和表现。这样的结论对文本主题的开掘还远远不够。《魔道》是一篇极度寓言化了的小说,文本中种种隐喻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性文化的含义。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施蛰存的《魔道》,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令男性人物感到恐怖的已不是"大哥"式的家长,而是"妖妇"城市情欲世界的征服者,她们令男性陷入一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文本中这几个令"我"神魂颠倒、恐惧害怕的女性形象,有着从陈夫人、巫婆到埃及艳后的僵尸的流变,即从年
回眸瞬间 Pret A Porter Paris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服装动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读者视线   时装   主要内容   非洲文化   记忆   女性形象   组委会   历史悠久   世界   历史性  
描述: 巴黎,一个被誉为世界女王级别的时装盛会舞台,至今已举办了百届时装展会的骄人业绩,仿佛在讲述一个漫长的故事。为纪念第100届年庆,组委会发行了一部介绍纵贯展会历史及其主要内容的书,引起公众很大兴趣。时装也是一种瞬间的艺术,因为它很快就会过时落伍,但若对时装作历史性的回眸,就会发现贯穿其中有一条起伏的曲线,暗示着人们在某一阶段应该思考些什么。对那些历史悠久的时装展,最易沦落在守旧,千篇一律的陈旧体制中。深谙此道的主办方在加印新编的书籍时,小心留意,无一漏网地将最前卫的时装到日常服装全部纳入读者视线。特别是时装
如何处理广告的商业利益和文化责任之间的关系
作者: 张洁   来源: 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业利益   文化责任   女性形象   性暗示  
描述: 近年来在广告的商业利益和文化责任的问题上有几类广告争议很多:女性以花瓶或贤妻良母等形象出现的广告,有性暗示的广告,无厘头风格的广告。争议表明广告中的商业利益和文化责任会产生冲突。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和统一是并存的。广告的商业利益和文化责任是可以统一起来的。统一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市场调节,通过消费者的舆论压制广告的负面影响;二是宏观控制,健全有关的广告法规,提高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的素质,倡导企业形象广告。以多方之力,以多种途径来保证广告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梅娘小说简论
作者: 包学菊   来源: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小说叙事   两性形象   家庭伦理   梅娘  
描述: 在聚焦与解读梅娘小说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对她笔下的两性形象世界、家国图景和小说叙事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由文本细读出发,提出孤独、寂寞是梅娘小说女性形象的基本生存状态和普遍心理特征,并分析了这种精神气质的表征与成因。同时发现梅娘又是以男性批判的视点来看取和塑造“父”与“夫”的,其中隐喻着她对男权传统的反叛。除了两性婚恋、家庭生活,梅娘还将笔触伸向纷繁世相的底层,揭示了更为深广的国家、社会图景。她小说的独特叙事艺术表现在善于运用多种叙事视角、创造了一系列“水族”意象等。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下)
作者: 许祖华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小说   文本特征   情节母体   题材的特指性   文化特征  
描述: 家族小说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所叙故事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其情节母题包括“家族与性”两个方面,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意蕴包括本事意蕴与深层意蕴两个方面。家族小说文化特征主要是“怀旧”的精神文化特征,其审美特征主要是挽歌特征。
论薛宝钗人格的复杂性
作者: 张颖帅   来源: 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薛宝钗   双重人格   封建卫道士  
描述: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鲜红的A字 霍桑的投影:《红字》海丝特形象与霍桑之思想
作者: 吴玉华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改造   海丝特   自由主义   <红字>   女性  
描述: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合为一体.海丝特·白兰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红字>中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典范.在海丝特漫长而卓绝的抗争中,她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追求,而且通过身体力行改变了周围人们的看法和社会的世俗观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她同样也实现了对社会的改造--这或许就是霍桑所认为的探求当时社会罪恶与寻找社会出路的最理想的道路.由于当时的背景和霍桑的个人经历的影响,霍桑把这一
论《美狄亚》、《莺莺传》中人性与伦理的冲突
作者: 黄曼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伦理学批评   《莺莺传》   元稹  
描述: 本文试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美狄亚》和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美狄亚》和《莺莺传》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民族,而且体裁不一,风格迥异,但是都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性与社会伦理的矛盾冲突。在作品中,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美狄亚、崔莺莺等女性形象与社会抗争、决裂、妥协的过程中,也体现在伊阿宋、张生等男性形象制造悲剧又承担悲剧的结局中。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一张笼罩万物又不可挣脱的大网,人类的一切选择和行为都在这张网下进行。
面对祥林嫂学生为何不流泪?
作者: 姚娟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祝福》   封建礼教制度   祥林嫂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中国文学长廊中著名的悲剧女性形象。她辛酸坎坷的遭遇已家喻户晓。但是,中学教师在教授《祝福》一文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读到祥林嫂的遭遇时,不仅不为之流泪,有时还觉得可笑。对学生此时的发笑,很多教师都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情感太冷漠。那么,让人同情的祥林嫂为什么不能引出学生的眼泪?是我们的学生迷失了同情心吗?是我们的情感教育失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是纯真而丰富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在乞丐的诈骗行为屡屡被揭穿之后,我曾
时代的重叠 祁志龙·杨卫对谈录
作者: 王静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时代   八十年代   形象   过去   圆明园   艺术家   乌托邦   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祁志龙1962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1992年,至今生活、工作于北京; 1993年,后89中国新艺术,台湾,汉雅轩; 1994年,“消费形象”——祁志龙的波普艺术,香港Schoeni画展; 1995年,“中国当代油画展: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布鲁塞尔女性形象,香港Schoeni画廊; 1996年,“大众样板”,北京,北京艺术博物馆;迈阿密艺术博览会,迈阿密,海滨会议中心;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Eleyen’s香港太古中心; 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展,
< 1 2 3 ... 1646 1647 1648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