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风雨中的漂泊者:从1942年的“三八节有感”说起
作者: 冷嘉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风雨   妇女问题   漂泊者   延安时期   妇女解放   丁玲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民族国家  
描述: 的杂文中还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结合丁玲的早期创作和中国现代历史中的若干重要主题,本文试图以此探究现代中国关于
后现代语境下的莎乐美:从米歇尔·布托的《致莎乐美》一诗说起
作者: 田妮娜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交织   舞蹈   莎乐美   布托  
描述: ,其表现形式也更为丰富。法国当代作家布托的诗歌《致莎乐美》集中体现了这一性形象在20世纪文学中的主要特点。本文从该诗说起,在解析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联系19世纪后半期以来莎乐美形象的演变史,从舞蹈
《点石斋画报》中西方女性职业形象的塑造与设计
作者: 冯鸣阳   来源: 创意与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晚清女性   女性形象设计   西方女性形象   职业生活  
描述: 在家庭、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西方女性职业的种类上重点塑造知识女性(女教师、女医生、女职员、传教士等)的职业形象。在西方女性职业形象设计理念上注重三点:第一,等级身份的差别化设计;第二,职业形象的模糊化设计;第三,职业功能的性别化设计。
电视剧《特种兵之火凤凰》热播的原因分析与现实意义
作者: 王高亮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梦   火凤凰   好莱坞大片   人间正道是沧桑   军旅题材   仲呈祥   文艺评论家   人物塑造   似水柔情   人物刻画  
描述: 在国内女性电视剧被情爱幽怨、宫斗城府的女性形象占据良久后,《特种兵之火凤凰》在荧屏上为广大观众展现了一批新时代中国军人英姿飒爽的群体肖像,令人耳目一新。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好评不断。一
从《佳人》诗看杜甫对屈赋女神形象的拓展
作者: 张思齐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诗歌   悲剧女神   屈原辞赋   乱世佳人   比较研究  
描述: 杜甫《佳人》诗刻画了一位性的形象。她在形象、命运、性格和品德上均与屈赋中的湘夫人有契合处。这告诉我们,佳人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神学品格。然而,在佳人和湘夫人间也存在歧异处。佳人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神性,其
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家庭天使”妇女观与小说创作:以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作者: 胡小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天使   中产阶级妇女   维多利亚时期   狄更斯   小资产阶级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小说叙述   女性人物   大卫  
描述: 努力,最后终于事业有成,成为一个知名作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围绕在主人公身旁的,有一群性格各异、生动丰富的
水与火的对立与融合:看《小姨多鹤》中的两个女人
作者: 梁文海   聂红菊   卢晶   来源: 芙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家庭关系   日本遗孤   女性视角   混血   日本兵   社会底层   东游西逛   华人作家   严歌苓  
描述: 终身不育,在父母的命令下不得已将多鹤买回家为张家传宗接代。同一屋檐下,二一夫,三个中日混血后代,剪不断理还乱的
窦娥的爱情观
作者: 赵西芝   来源: 山东青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自尊自爱   爱情观   贞操  
描述: 窦娥这一形象多注重对其悲剧因素和反抗精神的探讨和分析,而很少涉及她的爱情观.那么,千古奇冤的第一子窦娥的情爱观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在贞操观、自尊自爱、来世观念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试图呈现窦娥的爱情观念,以期给分析造成她的悲剧性因素带来些许帮助.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艾丽丝·门罗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女性
作者: 徐高楠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大搞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运动。还有一些文人墨客,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有个性、有思想、有能力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普遍宣扬来抬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女性群体获得来自社会的更多关注,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就是她们中的一位。
何家英笔下的女性人物
作者: 韩盟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诉求   女性形象  
描述: 何家英绘画中丰富多样的女性题材,涵盖了我们这个时代许多女性群体的特征,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当今社会的文化背景。他的作品中有农村妇女,也有都市白领,有妙龄少女,也有两鬓斑白的老太太,但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传达出他对女性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观。他刻画的东方女性既具备了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又不失现当代女性的文化内涵。这一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在他的笔下合理、完美地融合了。他创作出的女性形象有一种刚强坚韧的力量,眼神里却透露出一份伤感和迷离。但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刚强有别于"文革"时代斗志昂扬的"铁
< 1 2 3 ... 1625 1626 1627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