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美国女性文学看女性主义发展
作者: 陈莲琦   韦丽霞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女性主义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与男人平等的政治权;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女性主义的兴起以及20世纪后半叶美国妇女文学的发展对女性主义的影响;第三阶段是女性主义批评.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宠儿》研究
作者: 滕金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妇女   身份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生存   团结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并在1988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家的极大兴趣,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由于托妮?莫里森的黑人及女性身份,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和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及经历。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莫里森突破传统文学经典中黑人女性的刻板模式,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揭示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妇女的复杂精神世界,积极建构黑人
黑人妇女的精神力量:对爱丽丝·沃克《日常用品》的心理分析
作者: 王竹青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用品》   黑人妇女   精神力量   爱丽丝·沃克   心理分析  
描述: 《日常用品》是爱丽丝·沃克的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二个黑人姐妹迪和玛吉争夺祖母留下的被子而母亲从中调停的故事。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方法,并根据作者塑造她们的时候受到的心理影响,分析了迪、玛吉和母亲这三个人物,从而揭示出由她们所代表的黑人女性的心理特点。 第一章剖析了激进的姐姐迪。特里·伊格尔顿认为迪只知道追求个人的享乐,等同于心理结构的本我。但笔者发现,迪相信自我的价值,敢于反抗白人社会的压制,而且积极地改变卑劣的生活条件,她的特点更符合自我的“现实原则”,因此迪应该属于自我而不是本我的范畴
艾丽丝·沃克与当代美国女性文学
作者: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黑人妇女   文学创作   南京师范大学   传统女性主义   美国女性文学   创作艺术   百衲被   艾丽丝·沃克   社科基金项目  
描述: 南京师范大学王晓英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艾丽丝·沃克与当代美国女性文学"(批准号为01EWW001)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该项目最终成果为专著《走向完整的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