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失落的家园 分裂的自我——评托尼·莫里森《秀拉》种族意识和女性意识
作者: 王敏玲   曾凤英   来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缺失   黑人女性   种族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秀拉》这部作品中通过对物质家园的失落、精神家园的缺失的描述,着意刻画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女性的抗争形象,掀开了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的新篇章;揭露了黑人受制于白人的现象,并对黑人内部的劣根性予以了曝光;传达了黑人种族的自我认证,尤其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和抗争的艰难。以其女性的独特的视角对女性问题和种族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剖析。
从《他们眼望上苍》中看美国黑人女性对自我的认知
作者: 胡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知   黑人女性   求索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描述: 随着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关注,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对自我的认知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赫斯顿小说《他们眼望上苍》女主角珍妮的主要特征,揭开非裔美国女性生活隐藏的、无形的,但最真实的一面,深入探讨一个黑人妇女内在的成长以及对自我的探索、提升与解放。从而能够更好地研读正在逐渐从边缘走向美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中心的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以及其对黑人女性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论艾丽丝·沃克塑造的女性形象
作者: 谢松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黑人女性   艾丽丝·沃克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共创作六部长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黑人妇女所受压迫的不满和激励黑人妇女反抗以争取解放。艾丽丝·沃克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的女性角色在书中占了主导地位,也因此在作品中塑造了相当多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经历不同,性格各异,总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悲剧女性形象;二是觉醒女性形象;三是独立女性形象。第一类女性形象反映了大多数黑人妇女的境况,她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活在社会的枷锁中,一切听从父亲以及丈夫的安排,遭到来自各方面不公平的对待,甚至家庭的暴力。但是苦难并没有
“他者”形象的巩固和颠覆:论《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耿玫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他者   黑人女性   艾丽丝·沃克  
描述: 屈从与抗争是一个普遍性主题,黑人女性是这个主题的典型主体。黑人女性小说家托尼·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在她们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中,成功塑造了一些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的黑人女性。在白人社会中,她们经常有意无意地遭受白人的冷眼相待。在自己的黑人家庭中,一些黑人妇女经常性地遭受家暴或被丈夫当作泄欲工具;一些黑人女孩时常遭受生父或养父的性侵害。因此,她们可以被看作白人和黑人男性的他者。不同的黑人女性对待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有不同的反映,部分黑人女性选择了逆来顺受或者用错误的方式进行反抗,结果巩固了自己的他者
重塑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三部曲
作者: 张燕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自我意识   重塑   黑人女性  
描述: 在白人作家的笔下,黑人女性总是一成不变地被描述成忠诚老实的黑人保姆,严格的女家长,懒惰的社会福利寄生虫,以及淫荡的妓女。这些负面的形象使得黑人妇女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处于不利的地位。作为一个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始终把改变这些传统的支配性的负面形象并塑造生动的黑人女性正面人物当作自己写作的中心话题。在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塑造了许多不同的优秀女性人物。在她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中,她打破了传统的弱势群体黑人女性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与白人笔下传统形象完全不同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她们勇敢地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黑人女性双重他者地位
作者: 徐建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他者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黑人女性   玛雅·安吉罗  
描述: 玛雅·安吉罗(1928-2014)于1969年出版了她的首部自传体小说一《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玛雅·安吉罗,其幼年名为玛格丽塔·安妮·约翰逊,是著名的当代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民权活动家。小说记叙了玛格丽塔在南方种族隔离的小镇斯坦普斯以及北方大城市圣·路易斯安和旧金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小说自问世以来便赢得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和批评家的高度评价与赞赏。研究角度主要有美国黑人书写传统,写作手法和技巧,个体成长和主题分析等。虽然对美国黑人女性的双重他者身份的研究已有涉及,但是在其表现、根源和出路方面,尤其
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紫色》与《相助》的对比研究
作者: 郑雪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色》   精神成长   黑人女性   《相助》  
描述: 本文以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与美国新兴白人女性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相助》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两部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姐妹情谊”的主题研究以及叙事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以这两部小说中黑人女性精神成长之路为核心探究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核心主题。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艾丽斯·沃克和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生平以及两部小说的创作概况,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创作的研究现状,继而将这些学术成果整合,说明了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方向以及意义所在。第一章名为“觉
小说《怜悯》中黑人女性的呐喊: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解读
作者: 吴伟民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图形背景理论   黑人女性   怜悯  
描述: 本论文从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对托妮·莫里森小说《怜悯》进行分析,研究作家在小说中的独特构思,力求更准确与更深刻地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征。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作家作品以及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述,并提出本论文的结构框架。认知诗学认为,作者通过小说透露出的主题和思想情感正是小说中所要突显出来的“图形”。随着读者追随作者在文本中设计的一连串能吸引关注的“聚焦”点,通过具体的知觉化的认识,一步步地在思想上产生联想,达到更深刻理解主题的作用。第二部分着重研究小说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
作者: 何婕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狂欢化理论   秀拉   黑人女性   身份认同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笔,莫氏作品在当今美国文坛独树一帜。出于对黑人,特别是对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黑人女性群体所倾注的深切关怀,她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再诠释黑人女性追寻自我身份认同的主题,描述黑人女性生活的艰辛与选择的无奈,关注她们孤寂的心灵和对平等的渴求。 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便是这样一部为黑人女性书写的影响深远的力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被白人社会颠倒了的黑人社区为背景,通过一个白人戏
黑人女性主体性的重建:对莫里森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宠儿》的主题分析
作者: 高萌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缺失   黑人女性   重建  
描述: 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代表着黑人女性作家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长期以来,美国文学史上都是白人占据主流地位,虽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开始崛起,但20世纪初的美国黑人文坛仍主要由黑人男性作家占据,探索的话题也多集中在黑人男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社会压迫,而黑人女性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女权思想的传播和黑人运动的发展,黑人女性文学才得到了初步的发展,而在美国文坛上一批黑人女作家才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 1 2 3 ... 11 12 13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