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黑人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黑人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
作者:
郑茗馨
王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自传体小说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黑人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凸显了黑人女性自身的生存体验和文化际遇。小说以自传体的形式包罗了黑人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生活,同时也表现出黑人女性在受到白人文化和价值观压迫的社会背景中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抗争,颠覆了传统主流文学对黑人女性形象刻板、模式化的描写,使黑人女性夺回主流话语权,从边缘走向中心。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颜色象征
-
作者:
王鹤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颜色象征
象征主义
-
描述:
本文以20世纪后半叶最为杰出的两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和《宠儿》,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作为黑人女性文学作品的代表,利用象征主义的文学手法解析颜色词的运用与文学思想的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文化身份批评研究
-
作者:
张旭
王军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文化身份
批评
-
描述: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黑人女性作家产生,为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文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拓展了美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对于黑人女性文学而言,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看待女性的特定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种族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母亲”记忆
-
作者:
刘青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记忆
母亲
黑人文化
-
描述:
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物对"母亲"及母系传统的特殊崇拜之情,指出"母亲"或母系传统是维系黑人民族的脊梁。人物对"母亲"或母系传统的传承与爱慕是对黑人文化的崇拜,是对民族历史的恒久记忆。
-
剖析《最蓝的眼睛》的种族歧视问题
-
作者:
温素云
宁玉洁
李款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托妮·莫里森
种族歧视
-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凭借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蓝的眼睛》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个黑人少女梦想拥有蓝眼睛而最后精神失常的悲剧故事。本文在描述了该作品发表时期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问题和黑人女性文学兴起的背景基础上,通过对作品主题的深入剖析,详细地分析了小说作者所表达的新的历史时期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并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美国黑人只有在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价值的基础上勇于同社会不公相抗争才能获得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式书写与身份批评研究
-
作者:
孟庆娟
王军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写作
身份与边缘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书写主要是建立在对白人主流文学的解构以及对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建构的基础上,黑人女性主义经历了由边缘迈向主流的辉煌时期。在种族、阶级、性别以及历史与文化压迫下的黑人女性,从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开始了对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感的追寻。伴随黑人女性的不断努力和耕耘,黑人女性的整体领域内的思想得到解放,促成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并为美国文学领域的进步注入活力。
-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妇女主义视角下的《紫色》与《沙漠之花》比较研究
-
作者:
黄迎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妇女主义
《紫色》
《沙漠之花》
-
描述:
《紫色》是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该作品发表于1982年,次年获得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紫色》从此成为美国大学中黑人文学与女性文学的必读作品,并因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引发国内外学者从众多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沙漠之花》是索马里黑人名模瓦里丝?迪瑞与美国作家凯瑟琳?米勒合作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作者记述了她本人从一个单纯、保守的非洲姑娘走出索马里沙漠,摆脱男权社会的压迫,而成功蜕变为世界顶级名模,成长为敢于抒发内心追求独立平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