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作者: 赵春花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黑人女性文学批评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在20世纪末期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黑人妇女长期处于被迫沉默的状态,她们的作品不是被抹煞,就是被误读。要改变这一状态,只有发展一种针对黑人女作家的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美国黑人文学的流变和美国黑人文学与批评的研究,旨在说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
艾里斯·沃克《紫色》作品中的妇女主义解读
作者: 吴英楠   来源: 读与写(上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妇女主义   紫色   艾里斯·沃克  
描述: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在其小说和文学评论中提出的"妇女主义"概念受到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深刻影响。以爱与赎罪为灵魂的妇女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沃克的艺术创作,作品《紫色》为杰出代表。妇女主义是解读沃克不可或缺的金钥匙,妇女主义批评也成为当代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中不可忽视的少数话语。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影视改编
作者: 张赛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美国   改编   影视  
描述: 导演们在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进行改编之时,大多在忠诚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意图的大体思路的同时,又考虑到了主流意识形态或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原作进行了一定增删调整。对这些影视作品进行剖析,可了解文学如何对影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文字影像化的着重点何在。文章从黑人历史处境的具象呈现,黑人女性外在命运与形象的银幕塑造,黑人女性内在觉醒过程的影像解读三方面,分析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影视改编。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颜色象征
作者: 王鹤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颜色象征   象征主义  
描述: 本文以20世纪后半叶最为杰出的两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和《宠儿》,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作为黑人女性文学作品的代表,利用象征主义的文学手法解析颜色词的运用与文学思想的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作者: 刘皎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哈莱姆文艺复兴   影响   兴起  
描述: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运动,标志着黑人文学的成熟。当时不仅出现了一批影响巨大的黑人男性作家,也涌现出杰茜?福赛特、纳拉?拉森、佐拉?赫斯顿等许多优秀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以自身独有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文学素养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体系,在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意义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形成脉络,并对其深远的影响力进行简单阐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文化身份批评研究
作者: 张旭   王军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文化身份   批评  
描述: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黑人女性作家产生,为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文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拓展了美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对于黑人女性文学而言,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看待女性的特定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种族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母亲”记忆
作者: 刘青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记忆   母亲   黑人文化  
描述: 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物对"母亲"及母系传统的特殊崇拜之情,指出"母亲"或母系传统是维系黑人民族的脊梁。人物对"母亲"或母系传统的传承与爱慕是对黑人文化的崇拜,是对民族历史的恒久记忆。
文化批评视域下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作者: 李嵘剑   孟庆娟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文化批评   身份解读  
描述: 20世纪的黑人女性文学经历了三次高潮。在此期间,对于黑人女性的身份解读是其主要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以种族、性别、阶级及历史与文化压迫等为视角,对黑人女性文学批评及黑人女性身份进行了剖析,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国内新世纪以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作者: 王飞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身份认同   批评角度  
描述: 黑人女性文学是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中最为突出的课题,而身份认同既是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母题、同时也是研究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对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研究进行概览并评述其优缺点,有助于深刻理解黑人女性文学、推进黑人女性文学研究。
剖析《最蓝的眼睛》的种族歧视问题
作者: 温素云   宁玉洁   李款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托妮·莫里森   种族歧视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凭借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蓝的眼睛》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个黑人少女梦想拥有蓝眼睛而最后精神失常的悲剧故事。本文在描述了该作品发表时期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问题和黑人女性文学兴起的背景基础上,通过对作品主题的深入剖析,详细地分析了小说作者所表达的新的历史时期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并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美国黑人只有在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价值的基础上勇于同社会不公相抗争才能获得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