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社会性别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作家   白人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美国少数族裔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全文: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社会性别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作家   白人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美国少数族裔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全文: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解析《慈悲》中女性人物的心理创伤
作者: 张妍妍   李佳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   心理发展   黑人女作家   种族问题   精神分析学   心理创伤   悲剧人生   黑人小说   《所罗门之歌》   莫里森  
描述: 心理创伤是精神分析学中最普遍的问题和症状之一。这种创伤往往是由于病人“执着”于过去生活的某一时期而无法摆脱以至于对心理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莫里森的作品《慈悲》一书中,莫里森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曾遭受不幸的经历,这些创伤事件导致了她们的心理创伤,她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对创伤作出反应并试图进行自我拯救,然而她们潜意识里对创伤的“执着”却早已注定了她们的悲剧人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们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采访安·贝蒂
作者: 〔美国〕史蒂芬·森多拉   丛郁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黑人女作家   男性人物   简约派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社会   作品   海明威   女性人物   写的人  
描述: 安·贝蒂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较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47年生于首都华盛顿。1970年在康涅狄格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继而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辍学开始从事写作。自1974年以后,她成为美国《纽约人》杂志的经常性撰稿人。她的长篇处女作《萧瑟冬景》(Chilly Scenes of Winter)发表于1976年,发表后立即就被改编成一部名为《颠倒》(Head Over Heels)的电影,短篇小说集有《扭曲》(Distortions)和《秘密与意外》(Secrets and Surprises)。实际上她的
采访安·贝蒂
作者: 史蒂芬·R·森多拉   丛郁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黑人女作家   男性人物   简约派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社会   作品   海明威   女性人物   写的人  
描述: 安·贝蒂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较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47年生于首都华盛顿。1970年在康涅狄格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继而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辍学开始从事写作。自1974年以后,她成为美国《纽约人》杂志的经常性撰稿人。她的长篇处女作《萧瑟冬景》(Chilly Scenes of Winter)发表于1976年,发表后立即就被改编成一部名为《颠倒》(Head Over Heels)的电影,短篇小说集有《扭曲》(Distortions)和《秘密与意外》(Secrets and Surprises)。实际上她的
探索黑人女性文学的“蓝眼睛”
作者: 胡周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眼睛   黑人女作家   鞋子   美国俄亥俄州   扫描   托妮·   作品   莫里森   女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尽管她认为作家笔下的作品,犹如脚上的鞋子必须合脚而舒适,她却一直以自己那双"蓝眼睛"扫描着黑人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生活的每一角落。托妮·莫里森,一位1931年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德恩镇的黑人女作家。也许从小便深切感觉到的家境的贫寒、社会的不公,使她一生争强好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