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风格】搜索到相关结果 55 条
-
从《捣练图》看盛唐工笔仕女画的风格特点
-
作者:
李敏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
捣练图
风格
-
描述:
仕女画的风格面貌,是在当时社会背景的产生与影响下形成的,盛唐时期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展现,为该时期的
-
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探析:以女高音为例
-
作者:
周欢
来源:
西安音乐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歌唱
风格
-
描述:
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探得中国民族歌剧女高音的演唱风格特点,以及审美的时代性与演唱风格的变化。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概述。第一章,重点介绍三部歌剧的歌剧创作背景、主角形象塑造
-
插画中女性主题的风格探索
-
作者:
孙甜甜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插画
主题
风格
女性
-
描述:
女性形象是插画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很多插画作品中都离不开女性形象。当代女性主题插画正处于一个表现手法繁多、风格各异的新时代。许多表现技法借鉴了绘画艺术的表现,计算机及辅助软件为工具所创作的CG
-
《林兰香》研究三题
-
作者:
杨玉英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主题
风格
林兰香
-
描述:
《林兰香》是清初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小说文本从上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其它世情小说的研究、与小说本身的价值相比,《林兰香》的研究仍稍显薄弱,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本文在广泛吸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努力对小说进行深入探讨。第一部分,是小说第一主人公燕梦卿的形象论。“君子”是其形象的核心所在。小说中作者将“兰”作为燕梦卿的基本象征,以此来暗示其内在的君子身份,并从德、才两方面对这
-
库布里克电影艺术论
-
作者:
陈华丽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
风格
女性形象
异化
-
描述:
分析,从而总结出他的个人叙述方式;第三章从电影艺术学角度对库布里克的多变的电影风格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其片中的女性形象和库布里克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和批评。
-
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
-
作者:
朱静池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电影
主题
风格
宫崎骏
-
描述:
日本动画电影在风靡亚洲的同时,也在世界享有了盛誉。宫崎骏是继承了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艺术风格,并将其风格推进到更具现代气息和现代意的一位动画巨擘。自80年代以来,“宫崎骏动画”已成为了日本人引以
-
幽居中的奇葩 清醒者的悲歌——浅论张玉娘的精神世界及其诗歌风格
-
作者:
刘晓瑛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幽清
兰雪集
张玉娘
风格
-
描述:
气质,闪光的精神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气禀赋。最后,以《兰雪集》的体裁、题材、风格以及文学地位为着眼点,全面分析、研究张玉
-
时代的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五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
作者:
郑小艳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风格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仕女画,或秀骨清像或面短而艳,皆是当时社会宣扬女德和感性欣赏的产物,前期的统治者树立女德标本和后期统治者的淫靡之风,是此中风格变换的主要因素,其中夹杂着时代对绘画功能要求的变化。唐代仕女画是中国历代仕女画中表现女性最为自然、健康、大气的阶段,风格腴丽典雅,堪称仕女画艺术的经典。
-
明清鼎革之际嘉兴黄氏姐妹文学创作研究
-
作者:
周淑舫
来源:
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际遇
明清鼎革
黄氏姐妹
文学创作
风格
-
描述:
书画为塾师以养家,行走江湖,叙写乱离、忧国忧民,多为纪实之作,彰现出意识性别觉醒超越传统的新女性品格。社会板荡不同的人生际际遇,形成同出一脉的黄氏姐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学创作风格。黄氏姐妹传承与创新的文学创作,对后世女性文学走向兴盛产生了各有不同意义的积极影响。
-
从语言和超语言角度评《简·爱》两译本
-
作者:
胡红荣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赞助人
文化
《简·爱》意识形态
风格
主流诗学
-
描述: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写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敢于同命运和习俗抗争,追求独立、平等、自由的坚强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宗教的虚伪,贵族的奢侈、冷酷与造作。自问世至今,这部小说始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他们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去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中国读者从简·爱身上学到了她的独立精神。读者的厚爱促使《简·爱》的译本不断在中国问世。迄今为止,《简·爱》的中译本有十几种之多,其中以李霁野和黄源深的译本较为有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