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不同的时空 相同的悲剧:心理解读狄更斯笔下的郝维仙和福克纳笔下的爱米丽
作者: 王瑞雪   来源: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爱米丽   悲剧   郝维仙  
描述: 本文通过对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远大前程》和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文本研究发现,《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小姐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爱米丽小姐不仅仅是两个有着惊人相似命运的悲剧人物,而且是映射整个19-20世纪欧美国家妇女在当时社会的父权制和封建主义妇道观的压迫统治下的受害女性形象,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深切同情、关怀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从原型角度看《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小姐
作者: 郭荣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面具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   原型   荣格   郝维仙   自性   阴影  
描述: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