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爱情与道德遭遇时:评丁玲的《不算情书》
作者: 方华蓉   来源: 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不算情书》   道德   女性意识  
描述: 《不算情书》是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一部较为独特的创作,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收获。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分析蕴涵在文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欲望,以及在道德压力下,女性欲爱不能、欲罢不止的情爱纠葛。《不算情书》被视为丁玲女士一段独特经历的真实写照,这段独特的情感经历与文本创作之间存在某些微妙关系。
浅谈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爱情观
作者: 刘渝西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是不能忘记的》   道德   爱情  
描述: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第一篇探讨女性对婚姻、爱情认识的小说。在此,分别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扼杀爱情的因素的透视,来探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与道德
女性文学的风骨
作者: 梁筱红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价值   道德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的风骨
从成长小说角度分析《爱玛》中女性的成长
作者: 胡翩翩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小说   爱玛   道德   简·奥斯汀   人格  
描述: 经常对别人的感情,尤其是她贴身侍女哈丽特的婚事指手画脚。小说以爱玛的“乱点鸳鸯谱”为情节推动力,详细描述了爱玛在经历了一系列错误后逐渐走向了成熟,尤其在人格和道德上成长较大。在对爱玛的成长进行描写
托尔斯泰作品中三位女性人物命运分析
作者: 刘丽辉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幸福   道德   信仰   托尔斯泰   和谐  
描述: 了婚姻、家庭、道德等许多尖锐而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使女性的命运承载起作者宗教观、家庭思想及道德原则等,从不同角度
康德伦理学理论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表征
作者: 杨永青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伦理学   伊曼努尔·康德   《简·萨默斯的日记》   道德  
描述: 作为最著名的文学巨人之一,多丽丝·莱辛在文学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享有世界声誉。女性人物总是她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中的主角,莱辛通过对她们的刻画,旨在表现道德意义,聚焦在个体与他者、交流与疏离、亲密
尴尬中的选择:维多利亚小说中下层中产阶级人物道德研究
作者: 汪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选择   尴尬   道德   维多利亚小说   下层中产阶级  
描述: 中,本文将集中讨论英国社会在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风尚的变化。然而,道德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很难用一句话来明确的定义,因此在本文中,作者将集中考察,在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中和社会分级中的新型阶级,即下层中产阶级
江户时代的女子教育
作者: 施海燕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女性观   女子教育论   德才兼备   儒学  
描述: 在和平稳定的江户时代,统治阶级往往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民众的道德意识,使之形成适应统治需求的道德观,稳固统治。随着商品流通、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自身也开始认识到算术、识字的重要性。加之儒家思想的传播
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商业文化与女性文学
作者: 李婷   来源: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落   道德   传统   商业文化   错位   现代  
描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商业的发展成为其城市最突出的特征,由此引起的文化、文学以及女性文学的相应变化也格外令人瞩目。传统道德的堕落,传统的伦理观念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的对接错位,为当时的两位女性小说家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表达女性的思想与命运提供了多样的素材。
也谈宝贝作家与身体写作
作者: 孔炜灵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道德   宝贝作家   性爱描写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描述: “身体写作”是“宝贝作家”卫慧、棉棉创作的主要特点 ,宝贝作家所谓的“身体写作”是指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去经历生活 ,体验生活 ,然后把这种最本质最真实的经历和体验用文学的手段表现出来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