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德才兼备】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从申师任堂看韩国传统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飞飞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贤妻良母
德才兼备
传统女性
申师任堂
-
描述:
2009年韩国银行发行5万韩元纸币,纸币正面肖像人物是朝鲜时期的申师任堂,也就是韩国朝鲜时期著名儒学者李珥的母亲。她是韩国第一位登上韩元的女性,是韩国女性地位提高的一种标志,同时也代表着韩国传统女性的伟大形象,借助申师任堂重新回归韩国传统女性形象。
-
《儿女英雄传》中十三妹形象转变的现代意义
-
作者:
曹艳霜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三妹
形象转变
现代意义
德才兼备
-
描述:
十三妹(即何玉凤)是文康笔下德才兼备的完美女性形象,她出能为侠女,入则为贤妻,她的回归体现了作者对于妇德的赞扬。但是这种性格的转变既被认为有性格割裂之嫌又被鄙为是女性的“堕落”。然而反观现代社会对女性德才需同时兼备的双重压力,文康对于单纯的妇德价值的充分肯定无疑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
-
江户时代的女子教育
-
作者:
施海燕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女性观
女子教育论
德才兼备
儒学
-
描述:
在和平稳定的江户时代,统治阶级往往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民众的道德意识,使之形成适应统治需求的道德观,稳固统治。随着商品流通、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自身也开始认识到算术、识字的重要性。加之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儒学者们的支持和推动,这些都为女子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江户时期形成了上至中央大学,下至地方的藩学、乡学,从幼儿教育到女子教育的儒学教育体系。日本封建社会也是宗教制度和等级制度相结合的社会,男尊女卑的意识十分严重,女性地位低下。纠其原因,束缚女性思想限制女性自由的根源之一就是儒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