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郭小东小说的女性书写
作者: 魏欣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郭小东   自我意识   欲望   自我身份认同   逃离  
描述: 郭小东在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上二者兼长。在其倾心创作的十二部长篇小说中,郭小东表现出对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他在小说中塑造了来自各个时代、各个阶层、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汇聚为独特的人物风景线。在评论集《逐出伊甸园的夏娃》中,郭小东集中表达了其独特的女性观、两性观和文化观。与女性作家普遍采用内视角,借助女性生命体验反映女性心理变化的书写方式不同,郭小东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上有着独特的着力点:他更注重女性命运与时代、政治、文化的关联,突出描写女性在大时代变动中的命运变迁。梳理他创作的女性群像,不难发现他
逃离、反省、回归—托尼·莫里森小说男性人物形象分析与成长探索
作者: 熊礼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黑人男性形象   逃离   反思   回归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表现和探索黑人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迫害为其关注的焦点,但黑人男性对于作品中女性主角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支撑和衬托作用,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既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又是性别主义的迫害者,这种纠结的身份暗示出黑人男性形象在作品中蕴藏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能量,在表现主题、衬托女性形象等方面张力十足。本文首先以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形象为主题,依托其前六部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
在黑夜里穿越与飞翔
作者: 李萱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失语   逃离   女性写作  
描述: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复杂的精神与生理现象,是文学文本中一个重要并值得重视的现象,它完全可以成为文学研究者打开文学的一扇新的窗口。我在阅读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小说的过程中,发现“梦”在其中经常出现,并且衍化为很多与“梦”的特质相类似的梦幻、象征、隐喻以及梦呓化的语言和形式等与“梦”相关的变体,这些微观之“梦”充斥文本,与女性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以及文化层面的宏观之“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梦”可以说是一把解读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以及打开女性心门的钥匙。沿着“梦”的通道,我们不仅可以从女性生活层面的微观之“梦”顺
逃离:身份的探寻——解读爱丽丝·门罗作品中的逃离主题
作者: 饶宁宁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追寻   爱丽丝·门罗   《你以为你是谁   《逃离》   逃离    
描述: 20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加拿大文坛上出现了两种引人关注的现象:一是短片小说大放异彩,二是女作家群星璀璨。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便是代表这两种现象的杰出人物。门罗特别精于描写女性的迷惘和困惑,作品常以敏感、精神生活中充满烦恼的女性为主角,用简洁亲切的笔调描写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为关注她们的爱情、家庭以及内心世界。有批评家指出,门罗的加拿大身份、女性作家身份、短篇小说家身份,与加拿大的后殖民、后现代身份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关联,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的作品创作。从加拿大文
寻找家园的孤独之旅——论20世纪女性文学的逃离主题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的情结   20世纪   男权文化   菲勒斯中心   女作家   拒绝   中国女性文学   逃离   皈依   萧红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逃离话语经历了从逃离到皈依--在逃离中拒绝的历史性演变,这种通过逃离使妇女得到力量和自信并走进历史的乌托邦,有其批判和颠覆菲勒斯中心的作用,为妇女进步提供了前景和目标.
女性生存之痛的真切书写——评长篇小说《女人的牌坊》
作者: 王德领   来源: 写作:高级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80年代   逃离   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   题材   女性写作   女人   女性生存   性别意识   当代文坛   女性文学   牌坊   父权制   男权社会   书写   长篇小说   历史性  
描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文坛强化了性别意识。女性写作在反抗男权社会、父权制的压迫。在逃离菲勒斯的阴影的笼罩。以及对自己身体的迷恋式书写等诸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出现了许多有分量的文本,使当代女性文学在题材和精神深度上均超越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