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迟子建】搜索到相关结果 64 条
-
关于新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现象的对话
-
作者:
顾广梅
翟孔荣
来源:
百家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须一瓜
身体写作
文学传统
小说叙事
文学创作
王安忆小说
水上灯
女性书写
知识女性
迟子建
-
描述:
时间:2014年5月17日18:00-22:00地点: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549教室顾广梅:新世纪十年来女性文学风起云涌,一面继承发扬上个世纪女性书写已经开辟出的深刻传统,一面又呼应着当下中国的新经验新故事,总的看来是开始逐渐辟出许多新质新象。其中既有女性
-
新世纪女性文学的多元文化立场
-
作者:
张艳梅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文化立场
新世纪
生命意识
王安忆
女性写作
后现代主义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迟子建
-
描述:
女性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能否嵌入历史,并不单纯是文字使然。在后现代主义的潮流中,自我认同的危机仍旧在不断加深,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建构不过是研究领域的一厢情愿,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文化压力,迫使女性不断调整自己的书写方
-
“对话”的艺术——评张莉《姐妹镜像——21世纪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
作者:
景欣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著述
张莉
文学传统
盛可以
实证化
女性写作
当代文学研究
萧红
性别研究
迟子建
-
描述:
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同时也为处于“困顿”期的性别研究、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可能,是当前文学研究日趋实证化、“知识论”和“制度化”1倾向中尤为珍贵的异质之音。一学术场域的传承与僭越《姐妹镜像》整本书的讨论紧紧围绕女性写作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而展开,
-
东北女性作家写作的本土化倾向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东北
新世纪
民族文化精神
文学形象
女性写作
写作资源
本土化
迟子建
写作者
-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本土化"话语进一步彰显,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女性文学在构建本土化文学图景、塑造中国文学形象方面所做出的探索。进入新世纪的女性写作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向度,即重回本土,在中国经验和民族记忆中寻求写作资源,无论是林白从"个人"到"万物"的转变,还是铁凝对传统伦理的温情质询;无论是张洁由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作者:
申霞艳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新世纪
女作家
全球化
现代性
女性写作
失语症
女性文学
迟子建
小说
-
描述:
在20世纪以前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只是星星点点地冒出几位女性的名字。女性一直是任由男性话语打扮的小姑娘,她们没能言说自己的忧伤、疼痛以及愿望,甚至她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名字,就是
-
论迟子建的底层写作
-
作者:
文红霞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额尔古纳
底层写作
鄂温克人
刘庆邦
鲁迅文学奖
底层叙事
河右
审美价值
迟子建
-
描述:
底层写作是近几年的热点话语,但长长的作家名单中很难见到迟子建的身影,人们惯常将其归类乡土小说或女性文学作家,却没有留意到她的转变。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疏漏。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作品,无论是对现实的揭露还是对底层人群生活的描写,都可堪称底层写作的优秀作品。
-
忧伤却不绝望的写作:读迟子建的《雪山的长夜》
-
作者:
孙巧莲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
茅盾文学奖
力量感
文学大奖
冬夜
鲁迅文学奖
河右
迟子建
秋夜
寒风刺骨
-
描述: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相较于一般女性文学的作家,迟子建的文章有些特别的力量感与厚重感,这一方面大概与她自己所生长的环境有关:她出生在中国的最北方——黑龙江漠河的北极村;另一方面与她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在而立之年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而在刚尝到爱情带来的
-
重重帘幕密遮灯: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写作
-
作者:
徐坤
来源:
作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作家
女主人公
女作家
王安忆
写作实践
文学写作
女性写作
迟子建
徐小斌
-
描述:
毋庸讳言,90年代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就是“女性写作”命名的凸起。我指的是对这样一种现象的“命名”,而非女性作家的写作本身。因为女性作家并非从90年代才开始写作,历史上自从有了文学这门关于语言文字的艺术那天起,女性就已投身其中。为建立这门艺术的规范而效力,并已取得骄人的成绩。只是,一部男权文明史极力将她们排斥于历史之外,轻描淡写,使她们在历史的景框上淡出。女性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实践”,在以往的文学史中,一直被归在其它诸种文学潮流之下予以论述。因
-
冰洁:透明的流动和凝化--评迟子建的散文集《伤怀之美》
-
作者:
王干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央白
伤怀之美
美学
迟子建小说
女性生殖器
散文集
俄罗斯文学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迟子建
-
描述:
冰洁:透明的流动和凝化──评迟子建的散文集《伤怀之美》王干大约在十年之前,在《小说选刊》上读到了一篇迟于建的小说,叫《沉睡的大固其固》,后来又读到了她的《北极村童话》等一些小说,我便留心这样一位萧红的“后人”。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是谁?或许这种...
-
重重帘幕密遮灯(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写作)
-
作者:
徐坤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作家
女主人公
女作家
王安忆
写作实践
文学写作
女性写作
迟子建
徐小斌
-
描述:
毋庸讳言,90年代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就是“女性写作”命名的凸起。我指的是对这样一种现象的“命名”,而非女性作家的写作本身。因为女性作家并非从90年代才开始写作,历史上自从有了文学这门关于语言文字的艺术那天起,女性就已投身其中。为建立这门艺术的规范而效力,并已取得骄人的成绩。只是,一部男权文明史极力将她们排斥于历史之外,轻描淡写,使她们在历史的景框上淡出。女性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实践”,在以往的文学史中,一直被归在其它诸种文学潮流之下予以论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