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身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西方古代女性形象艺术探微
-
作者:
陈梅
来源: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面部
身体
服饰
-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方古代女性形象艺术,总结其各个时期女性的典型形象,主要以其面部化妆为重点,各个时期面部化妆特色以及相关发式及配件。对一些时期女性的整体形象艺术也进行了相关的讨论研究。
-
边缘处的守望
-
作者:
毕志娟
李大恒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陈染
身体
林白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拥有着独立的话语姿态,在其繁复的文本实践中,女性作家努力营造着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而林白和陈染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两位重要作家.她们的创作力图通过私密的话语空间展示独特的女性生命意识,并且借重女性之躯这一话语场所,从身体层面对男性话语的封锁进行突围.
-
从女性服饰的变化看中国女导演电影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
作者:
陈郦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女性服饰
身体
女性主义
-
描述:
一代一代的女性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彰显着不同的成就和意义,为女性主义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华丽篇章。现如今研究群体性电影,第六代电影,独立制片电影等等的电影中。都包括有女性导演。我的这篇论文将国内大部分女性导演全都集合在一起,以历史为主轴,以电影为文本,从女性服饰的变化为切入口,来看看女性导演是如何利用电影这个媒介如何从电影中女性形象、文本结构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入手,来揭示惯常的摄影机、演员和观众的传统关系及电影叙事模式和结构背后人们习以为常的父权制文化机制下女性被压抑的事实,进而瓦解电影对女性创造
-
双面夏娃:90年代后女性小说中的人格分裂现象书写
-
作者:
吴琼瑶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分裂
传统
身体
现代
异化
-
描述:
90年代以来是女性文学繁荣的时期,许多关注女性命运的优秀女性作家,着力于挖掘人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小说中人格分裂现象的书写进行分析,从而认清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真实的生存处境和面对社会环境变迁引起的精神心理动荡。
-
一个人的战争:女性主义书写与批评的隐忧
-
作者:
张中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越界
雌雄同体
主体建构
身体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书写和女性批评是一个热门话题,但经过长期的发展,时至今日它却也走进了死胡同。作为对男性中心主义或男权的反叛,女性批评曾经甚嚣尘上,但最终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我们需要改变偏见和傲慢,也需要重新审视,更需要反省自察。惟其如此,方可促使女性文学走入新的空间和未来。
-
身体、话语、权利:品特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
作者:
刘明录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品特
戏剧
口头语言
身体
女性
-
描述:
在哈罗德·品特的剧作中,女性人物经历了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演变过程,这些变化集中反映在她们的身体行为和口头语言的变化上。在他的早期剧作中,女性人物主要是消极的形象,在男权社会中她们被边缘化了,有的
-
身体的隐喻:《画皮》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
他者
身体
魔鬼
画皮
天使
-
描述:
由陈嘉上执导的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天使和魔鬼,两者都是男权话语凝视下的身体呈现。女性形象以身体的存在隐喻着男权文化的统治色彩和女性自我认同的焦虑。
-
身体的隐喻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
他者
身体
魔鬼
画皮
天使
-
描述:
由陈嘉上执导的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天使”和“魔鬼”,两者都是男权话语凝视下的身体呈现。女性形象以身体的存在隐喻着男权文化的统治色彩和女性自我认同的焦虑。
-
旗袍:中国20世纪初期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
-
作者:
师爽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文化
身体
旗袍
民族性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
描述:
20世纪初期风行于上海的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着,它还是中国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它通过在女性个人经验层面上对于身体的控制、自身的认同以及身份的确认,使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得以建构;它在社会层面上,通过
-
游移的身体•重层的镜像-由秋瑾的艺文生命观看其身分认同问题
-
作者:
罗秀美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文学
身体
晚清文学
秋瑾
身分认同
女性文学
-
描述:
近代女詩人秋瑾的革命事業眾所周知,然本文擬由她的藝文生命以觀看她的身分認同問題。首先,就其藝文生命而言,她所創作的文本同時以文言與白話書寫呈現其內心世界的不同心影。除了以嫻熟的文言書寫小兒女的私語外,也論家國、頌英雄以及自勉勉人。然而白話文也是她的書寫選項,尤其是投身革命大業之後,熱衷於興女學與辦報刊的她,不能免俗的使用呼告宣講式的白話文,以啟蒙普羅大眾。由此可見,其藝文生命的豐富性頗值得探究。接著,以秋瑾的創作文本做為觀察她的身分認同的起點,可由其生命史談起。出身於閨閣教養中的她,依循傳統規範順理成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