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清末民初的女着男装现象
作者: 赵晓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政治   女权运动   女着男装  
描述: 清末民初曾经几次兴起女着男装现象。作为拟男化的重要表现,女着男装既是国族危机下新女性的形象建构,也是性别解放思潮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外化,此外也体现了大众文化中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念对旧伦理的冲击。从发展趋势来看,女着男装逐渐从国族危机、性别平等的符号回归为大众文化下的一种审美取向,体现了近代女性在身体政治方面的不断觉醒。不过,在不同时期,女着男装均受到了男权社会的抵制。
身体的异化与解放:电视剧《后宫·甄嬛传》里的女性身体政治
作者: 常江   李思雪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身体政治   甄嬛传   女性主义  
描述: 2012年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是一部以女性角色为主体、展现女性成长的电视剧作品,剧中构建了一个"男权独尊"的极端父权社会(后宫),女性在两性关系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而同时,剧中的女性亦通过"利用"自身的性别特征而最终在男权制度下赢得自身的权力地位,展现了女性主义的自觉。本文试图着重关注"身体"符码在剧中的呈现,以文本分析的方式,阐释电视剧文本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及其折射出的性别政治与社会文化意义。
规训、僭越与惩罚——《西游记》女性身体的政治意义
作者: 纪兰香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政治   《西游记》   女性  
描述: 身体作为一种人的实体存在,不仅承载着人生理上的肉身之躯,而且承载着个体身份、思想观念及其意识形态。一方面,《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凡间女人还是天上女神或是地下女妖,都是封建男权社会规训和控制的对象,一旦僭越其社会性别界限,都会遭到惩罚;另一方面,《西游记》对生活在异质空间的女妖大胆追求个人欲望,客观上影射了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对男权观念的反抗和颠覆。因此,女妖的身体反抗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身体政治与身份重塑-莫里森小说《秀拉》中黑人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高慧敏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重塑   多元文化主义   身体政治   黑人女性形象  
描述: 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迅速成为最杰出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身为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的作品始终植根于黑人民族文化,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揭示黑人民族的生存苦难。《秀拉》再现了黑白文化冲突下黑人女性的命运抉择。本文从文化批评视角出发,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讨《秀拉》中黑人女性身体政治与身份重塑,展示了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而思考黑人女性及黑人民族的未来。 论文主体分四部分,主要分析了《秀拉》中代表性人物海伦娜、奈尔、伊娃、汉娜、秀拉等黑人女性的身份重塑。首先,施加于黑人社区的种族歧视以
衣为心声:美国三波女性主义浪潮中妇女的呐喊
作者: 徐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波女性主义浪潮   身体政治   女性身份   文化表征   美国女性时尚  
描述: 时尚,是束缚女性的镣铐,还是解放女性的钥匙?在美国历经的三波女性主义浪潮当中,时尚又扮演了何种角色?本文通过对以往的美国时装杂志等视觉媒体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创新性地以当时代的时尚服饰为切入点,将其视为文化表征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旨在结合美国三波女性主义浪潮的历史背景探讨时尚与女性主义(尤其是女性身份)的内在联系。 针对第一波女性主义浪潮,本文着重对比了真女性与新女性的形象,从形象转变中分析被重新定义的女性身份及其成因和影响。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中涌现的“女性奥秘”揭示了女性的身份困境,女权主
性别权力机制中的身体表征:《大地》的身体政治研究
作者: 陈靓   来源: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大地   疯癫   身体政治   赛珍珠   女性  
描述: 在《大地》中,通过身体政治的视角,可以揭示作品中主人公的个体存在状态与社会权力意识的互动关系。赛珍珠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重点,通过身体政治的视角,可以准确地揭示男权社会对女性主体性的控制以及女性主体的缺失状况。此外,以阿兰为代表的女性也并非传统评论中认为的依顺于男权秩序,通过对疯癫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阿兰在意识形态中的隐性反抗努力。这种反抗虽然并没有在社会权力层面展开,但通过大女儿的疯癫有效构筑了女性斗争的意识形态基础,并且洪亮地发出了女性主体的抗衡声音。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作者: 修树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政治   文化伦理   黑人女性   伦理   四重维度   莫里森  
描述: 本文的中心概念是伦理。“伦理”是指人或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形成的天然的关系、秩序或结构。伦理的演变是随着“人”的概念的本质内涵的演变决定的。在历史的漫漫进程中,“人”的本质内涵主要经历了“自然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变迁,因此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维系的基础不同,伦理在历时的角度上可以分为“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和“文化伦理”等。在共时的角度上,按照人与人之间所处的背景不同,其关系所涉及人们生活、活动的侧重面不同,人们之间的伦理又可以分为“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家庭伦理”和“人际伦理”等。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