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存在边缘
作者: 刁曼云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生存   形象   父权社会   话语权  
描述: 夏洛特.勃朗特(1816-1855)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简•爱》(1847)发表后立即获得巨大成功,获得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的好评,被很多人认为是经典女权主义作品,许多评论家都从女权主义理论的视角给于高度赞誉。它的成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体裁的恰当选择和不同的信仰能够相互容忍的宗教形势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受基督教,父权社会以及殖民帝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深入和后殖民女权主义的发展,从女权主义的反抗父权社会的彻底性和坚定性来看,并且运用后殖民主义和后殖
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解放主题的比较
作者: 郑昕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话语权  
描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中西方文学史中以女性解放主题的文学开始在文学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西方的女性解放主题出现在文学中的时间比较早,在工业革命以后一些像《简爱》、《觉醒》等有影响力的作品便开始出现,这其中除了西方经济的发展之外还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等原因,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的觉醒。中国的女性解放由于开展的比较晚,而一开始便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从秋瑾,到五四时期的丁玲,卢隐等到现代的“身体写作”每一步的发展都可以看到西方女性解放的影子。中国的女性解放,虽然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却与西方的女性解
Searching for Voice--Expounding the Feminist Discourse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作者: 刘怡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女权主义话语   声音   话语权  
描述: 社会中,女性话语权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她们只能或是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保持沉默,因此,女性寻找自我声音这一主题已经成为女性文学传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赫斯顿通过塑造
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权力的重建
作者: 叶晖   来源: 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方法论探析”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性别视角   话语权  
描述: 由于男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媒体中都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力,女性和少数民族很少有机会在以男性语言为主导的媒体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基本处于失语状态。为了改变女性群体在媒体中面临的"从语言符号中消失"的困境
局内的局外人:女性研究者在学术圈的尴尬处境--也谈突破男性学术话语霸权的必要性
作者: 张志华   来源: 2011年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学术圈   话语权  
描述: 女性在自身发展遭遇瓶颈之时的反思,让女性认清了一个事实,即男性把握着各个领域的话语权,导致女性在取得一些进步后就难取得更大突破。在学术研究领域,类似的情况表现得尤为明显。学术领域既定的知识建构方式由
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女性伦理   女权主义   话语权  
描述: 对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下世界性的话语批评形态,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话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始终热度不减。然而,取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石,攻中国女性文学之玉,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女性文学表现的民族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体现于女性及女性文学形象上的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加以表现的。从主导倾向上看。如果说西方女性的“他者”地位主要在于男性政治、社会地位上的排“她”并导致“菲勒斯(Phallus)中心主义”确定,那么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导的父权制男性中心话语制定的女性伦理道德,则是中国女性历史上
泰勒·斯威夫特专辑《1989》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姜敬辞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行音乐   符号学分析法   泰勒·斯威夫特   女性形象   话语权  
描述: 美国创作歌手、音乐制作人、慈善家泰勒·斯威夫特是全世界收入最高的女歌手,她的第五张专辑《1989》代表了泰勒从乡村音乐转型至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张专辑不仅帮助她成为2015年全球收入最高的音乐人,而且其中宣扬的独立、自信、自由的现代女性意识也对“粉丝”们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1989》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首歌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泰勒在该专辑中所构建出来的现代女性形象。
对日剧《mother》《woman》中女性形象群的解读
作者: 潘茜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救赎   自我价值   自我认识   话语权  
描述: 随着日本社会民主改革的进程和两性经济地位的变化,日本女性不在顺从于社会对贤妻良母的要求,奉献自我。她们在投身职场取得了在经济上的独立的同时,也获得了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话语权。她们放弃了心中的执念,敞开心怀、正视自身的问题,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通过对自我主体价值的不断自审来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对日剧《mother》《woman》中女性形象群的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救赎   自我价值   自我认识   话语权  
描述: 对日剧《mother》《woman》中女性形象群的解读
鲁迅和契诃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范雪芬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鲁迅   契诃夫   话语权   女性  
描述: 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不同,因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不同的。本文以鲁迅和契诃夫在不同女性观引领下塑造的不同女性形象为例,分析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丧失,进一步认识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鲁迅通过对女性
< 1 2 3 ... 6 7 8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