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杨晨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权主义   性别建构   战争   话语权   男权主义  
描述: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性政治下幻影的破灭
作者: 孙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贞贞   性政治   文化宿命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话语权  
描述: 丁玲创作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塑造了贞贞这一充满个性解放意识的女性形象,但其悲惨的命运,在性政治上的从属地位,话语权的失语状态,以及不可逾越的文化宿命都注定其曼妙的幻影终将破灭,这也正是丁玲创作道路所代表的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重入困境。
性政治下幻影的破灭——浅析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形象
作者: 孙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贞贞   性政治   文化宿命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话语权  
描述: 丁玲创作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塑造了贞贞这一充满个性解放意识的女性形象,但其悲惨的命运,在性政治上的从属地位,话语权的失语状态,以及不可逾越的文化宿命都注定其曼妙的幻影终将破灭,这也正是丁玲创作道路所代表的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重入困境。
一部女性的心理成长史:浅析简爱从感性到理性的心路历程
作者: 张贻文   来源: 消费导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性抉择   独白性   情绪化   坦白   话语权   简爱  
描述: 简爱是一个具有反叛心理的女性形象。在当时英国维多利亚统治的时代,女性大多是沉默的;而简爱却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叛逆形象的鲜明体现。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一:童年的情绪化发泄阶段。二:少年的独白性自我分析阶段。三:童年的平静坦白阶段。四:婚嫁的理性抉择阶段。
国共媒介话语权角力:《新华日报》对宋庆龄的报道解析
作者: 马玉林   梁忠翠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战时舆论   统一战线   宋庆龄   话语权   《新华日报》  
描述: 宣传媒介对她的封锁,正视其功绩;她能够为中国及中共赢得海外友好人士的道义支持与物质援助。《新华日报》对宋庆龄的着力宣传既增强了《新华日报》的影响,又加深了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相互间的信任。历史证明《新华日报》对宋庆龄的宣传运作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也是战时舆论状态下国共媒介话语权角力的真实写照。
女性的自我救赎和救她:从夺得话语权的"身体写作"到为大众服务的"去精英化"
作者: 周怡彤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底层女性   去精英化   女性文学   话语权   自我救赎  
描述: "身体写作"是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去精英化"写作也已经成了题中之义.本文旨在从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两方面,探讨女性文学从最初争夺话语权而到最后真正走向成熟的正确方法和应走之路.
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电视文化:电视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曾荔枝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电视文化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收视率较高的电视新闻、商业广告和电视剧进行考察,分析了女性在电视新闻中的话语权表现、女性在商业广告中的地位以及电
简·皮埃恩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再现
作者: 杨玉卓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凝视   性欲望   女性主义电影   话语权   女性主义   简·坎皮恩电影   男性视角  
描述: 简坎皮恩是女性电影导演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她拍摄的电影对之后的女性主义电影、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指导了六部长片:《甜心》、《天使与我同桌》、《贵妇的肖像》、《钢琴课》、《圣烟》、《裸体切割》。其中《天使与我同桌》和《钢琴课》均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尤其是《钢琴课》,更是在1993年与中国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同时摘夺了嘎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随后这部片子又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的三个奖项。作为一位并不算多产的导演,简·坎皮恩用她独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塑造多个不同的女性抗争
理想与现实:论奥尼尔戏剧中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哀
作者: 吴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理想   男权社会   尤金·奥尼尔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部戏剧作品,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戏剧奖,也是美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剧坛的青眯,是由于他在悲剧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在《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及《奇异的插曲》这三部剧作中刻画了三位角色鲜明的女性悲剧人物安娜、埃比及尼娜。其中《安娜·克里斯蒂》和《奇异的插曲》这两部剧作先后都荣获普利策奖。本文从当时的社会现实着手,结合三位女主人公的不幸经历,分析男权主义对当时女性的影响。他笔下的女性,因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受到束缚,甚至丧失了
在梦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
作者: 梁苹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讨论会   男女不平等   母亲   职业操守   娱乐化   生存危机   女性形象   话语权   性别  
描述: 在梦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