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破碎到完整:浅谈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
作者: 高佳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解读   自由女性   金色笔记  
描述: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它是当代最佳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安娜这位已经获得解放的女性的理想追求,解读小说主人公及其好友这两个典型的自由女性形象,通过她们从
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王任傅   来源: 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读   爱伦·坡   女性形象  
描述: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谈《蜗居》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张启平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读   女性形象   《蜗居》  
描述: 都市剧《蜗居》以半写实半虚构的叙述方式,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女性人物(郭海藻、郭海萍、宋太太)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原型,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这三位女性的身上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命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关于吴组缃《菉竹山房》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 南瑛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主题   解读   《竹山房》  
描述: 吴组缃短篇小说《竹山房》,历来被认为是一篇反封建礼教的作品。立足于文本自身,从作家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及所营造的氛围、运用的意象入手进行分析,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即其所着力刻画的二姑姑是一位至情至性、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传统女性形象,文本以二姑姑的经历表达了对纯洁、真挚、永恒爱情的礼赞、向往和追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 南瑛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菉竹山房》   小说主题   解读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认为,“二姑姑守寡终身,为礼教殉葬,但内心藏有爱火。”{1}《中国现代小说史》对于小说主题,
“出走”与“抗争”:张爱玲《倾城之恋》解读
作者: 凡璐璐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解读   《倾城之恋》   出走  
描述: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作品中几乎唯一一部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小说。作品中流苏的三次出走,其实是三次抗争的过程,完整地揭示了饱受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同命运的顽强抗争。
旧上海烟标、月份牌上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汪注   来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标   解读   月份牌   旧上海   女性形象  
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烟标、月份牌上的女性形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促销手段、欲望载体、消费对象等多重意义。从本质上看,这种塑造反映了旧时上海社会对理想女性的重新定义,同时也巧妙地修饰和肯定了男权主导下的两性关系。
身体、语言、权利
作者: 刘明录   黄艺平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特   语言   女性人物形象   身体   解读   权利   剧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刘明录黄艺平 引言 由于“揭露了日常闲谈中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被压迫者紧闭之心门”,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称为荒诞派作家,他在早年创立了自己的“威胁喜剧”,接着又发展了具有特色的“记忆剧”,在他的创作后期,剧作中显示出来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厚,这就是他的“政治剧”。在品特的剧作中,通常存在着莫名的威胁,品特用他独特的才能展现出口头语言的细微差异,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语言的多层意义,各式各样的停顿及沉默。这就是所谓的“品特风格”。 多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