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榆树下的欲望》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刘永杰   王艳玲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榆树下的欲望   女性人物  
描述: 奧尼爾是美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其劇作往往貼近生活並且哲理深刻。他的早期劇作《榆樹下的欲望》就體現了劇作家本人的女性觀。通過對劇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探討了她們的女性自我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弱到強的變化過程,從而表明奧尼爾也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識並且非常關心女性生存狀況的劇作家。
由简·爱和安娜的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夏彤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女性意识   觉醒  
描述: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简爱超前的女性意识挑战了男性的权威,在简爱这本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简爱自尊、倔强的性格和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安娜则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新女性.本文通过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分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突围之路:对十九世纪美国三位女性作家短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命运的解读
作者: 李静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自我意识   觉醒   突围  
描述: Gilman)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性作家,她们都致力于描写十九世纪女性的社会境遇与生存状况.本文通过对她们笔下四位女性人物命运的分析来说明十九世纪女性的生活状况并没因其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得以好转,反之,自我意识的觉醒带给她们的或是更大的痛苦和困扰,或是终身孤老和疯癫.在很大程度上,她们并没找到突围之路.
中共建党与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
作者: 渠昕燚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共建党   觉醒   中国女性  
描述: 国建党阶段的女性运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国近代女性的觉醒与我国建党有直接的关系,并且也为中共建党后期的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本文针对中共建党与近代女性的觉醒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作一简单的论述,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从玛蒂尔德的际遇看当时法国女性的处境
作者: 侯晓艳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蒂尔德   觉醒   女性   不独立  
描述: 只是为了以她的际遇来反映19世纪后期法国广大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处境:她们看似有所改观的生存状况和有所觉醒的女性意识背后依然是独立人格、平等夫妻关系、婚姻自主权、外出就业权、财产支配权的缺失,女性原本低下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妇女运动的风起云涌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凯特·肖邦及其《觉醒》的沉浮
作者: 封亚东   来源: 丹东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觉醒   自觉意识  
描述: 肖邦的《觉醒》是描写女性“自觉意识”的作品。该作品曾一度因无法被当时社会传统的道德所接受而被打入“冷宫”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六十年代再度兴起的“妇女运动”所带来的意识领域的变化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肖邦和她的《觉醒》的真正价值———她对妇女道路的严肃探索和深刻的思考
觉醒到创造——女性文学新探
作者: 陈玉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觉醒   女性文学   创造  
描述: 两个不同文本中的“互动”、“关联”,从发展的角度解析了女性文学相关主题,以及现代女性自我意识之成长路径。最后,对各种理论之后的当代文学进行了一般性阐述,提出女性由“觉醒到创造”的新概念,重点指出当代女性文学的升华及模糊化等问题。
女性文学的先驱——《觉醒
作者: 冯国苹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驱   社会意义   觉醒   女性文学  
描述: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最后一部力作,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冷遇。从此,这部小说及其作者就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遭人唾弃,直到几十年后的20世纪中叶,这部文学瑰宝才重现光彩。本文从以下
论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蒙昧和觉醒
作者: 王芳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蒙昧  
描述: 古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一直演绎着“闺怨”的情绪。“五·四”反封建浪潮 ,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开始在社会变革、改造中表现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建国后十七年时期 ,而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正是造成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观及其根源
作者: 张艳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女性文学  
描述: 的作品中,除了家外,经常出现的环境是街巷.她的许多作品描写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这种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家庭以及她自身个性的根源,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也有其现实意义.她笔下的都市和现代都市有着
< 1 2 3 ... 12 13 14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