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方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女性主义研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应用
-
作者:
刘瑾
刘江娜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女性美
女性主义研究
刻板印象
西方女性主义
直接影响
女性形象
世纪初
男性视角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女性主义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18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两次高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工作,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
-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理论
-
作者:
陶曦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节目
刻板印象
广告商
女性主义者
电视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
肥皂剧
女性特征
女性形象
家庭主妇
-
描述:
女性历史的重述,到20世纪下半页有了明显的改善。巧合的是,电视这时恰好成了最流行的娱乐消遣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始,西方关于女性和电视节目的书籍铺天盖地而来,理论家们批评电视节目再现和强化了当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即父权制。冈特认为,现实生活中那些被解放了的女性,与电视上描绘的那些
-
肖瓦尔特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
作者:
潘淑娟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男性文化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勃朗特
西方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
乔治·艾略特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伊莱恩·肖瓦尔特是女性批评学这一重要理论学的开创者,也是当代西方女权主义批评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美国评论家之一。肖瓦尔特1977年问世的作品《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性小说家》可以说是她的成名作,这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从理
-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程
-
作者:
王军
来源:
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理论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者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
文学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历史悠久,然而在20世纪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下,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引进、吸收、扬弃、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相结合的过程。现在,这个过程正迈向另一个新阶段———构建系统化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开始中兴,并成为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界定,中国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人们通常将女性文学分为“广义的女性文学”和“狭义的女
-
漫长而精彩的思想旅行
-
作者:
王慧君
来源:
法制资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中国小说史
无根
文学研究者
政治意识形态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思想解放
性别意识
批判性反思
-
描述:
透过这本书,我们再次欣赏到作者美丽的"低回"之姿:没有凌厉而强势的论述锋芒,也无着意颠覆陈规的阅读方法,更多是对"女性写作"之于"性别建构"意义的再三追问,对中国文本与历史语境下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轨迹的重新回顾与再整理,以及对"书的局限"、自我"思想困境"的批判性反思当"女性主义"越来越成为一枚标签被随意张贴的时候,在文学文本中的"性别意识"、"女性形象"遭遇
-
《圣经》女性主义阐释与女性定位
-
作者:
程小娟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
西方女性主义
社会文化
阐释学
女性定位
上帝
思考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文学文本
-
描述:
在以往有关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我们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有关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一种阅读阐释文本的角度,关系到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阐释,关系到阅读者、阐释者能够从文本中看到什么和对什么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别视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在于作为个体的一个个女性或男性都既是一定民族的、阶级的人,同时又是有性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化性别观念
-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吴爱萍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社会性别
“他者”
男权社会
《永远的尹雪艳》
女性角色
西方女性主义
白先勇
《台北人》
女性形象
-
描述: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
娜拉:何处是归程──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
-
作者:
徐珊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爱情
女性生存
女性形象
《莎菲女士的日记》
-
描述:
一、引言关于“女性文学”的界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就是女作家的作品,有的以为凡是关于妇女题材的作品就是女性文学,还有的则认定是女作家表现妇女自身的作品才是正宗的女性文学。本文对女性文学的定义,选取第三种说法。因为,一般来说,女作家是女性文学的创作主体...
-
从女性主义文论看《花间》词之特质
-
作者:
叶嘉莹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作者
文学作品
女性语言
女性意识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花间集
男性
文学理论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原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兴起的.带有妇女意识之觉醒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一般人往往将之溯源于一九四九年西蒙·德·波瓦之《第二性》一书之刊行。在此书中,波瓦曾就其存在主义伦理学的观点,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女性是男性眼中的“他者”,是“被男性所观看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女性遂由“人”的地位
-
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
作者:
程佳莹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作品
陈染小说
中心价值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叙事方式
西方女性主义
自身价值
哲学思考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催生下,文学领域逐渐开始对抗男性中心价值,女性文学创作兴起。进入90年代后,在题材和叙事方式上开启了一个拥有女性纯粹话语的时代,更深层面地反映女性“失去牢笼”后追问自身存在,寻求自身价值的内在焦虑。或许是因为陈染“用心灵辩别方向,而不是用眼睛”(《空的窗》)以直视自我,直视女性,背对社会和男性的姿态,使她的小说可以看作一个女性意识的典型文本。读完陈染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她的心理与哲学思考所呈现的浓厚的女性意识,揭示女性隐秘而遥远的内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