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莎士比亚】搜索到相关结果 170 条
-
解读莎翁早期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颖
毕绍斐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广为人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他笔下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个个妩媚聪颖,真挚善良。本文以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为例,着重探讨其中两种典型的女性形象。
-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霄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士比亚生动地描绘出封建主义和历史性的转折点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英国社会.他设立了各种典型特征,尤其是女性形象.
-
两极对立的魅力——对《辛白林》中的女性两极形象的分析
-
作者:
范颖娜
来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极对立
莎士比亚
辛白林
女性形象
-
描述:
《辛白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之中莎士比亚用自己的文字描述出了具备两极对立魅力的女性形象:美貌、善良犹如天使一般的伊慕琴以及妖艳、恶毒犹如魔鬼一般的新王后
-
莎士比亚不同创作时期中的女性形象概览
-
作者:
苏屹峰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人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的先锋,他的思想无不渗透在他一生的作品中。本文以时间为经,以创作思想的变化为纬,按照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阶段,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找出隐现其间的人文主义思想。
-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作顶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塑造
莎士比亚
女性
-
描述: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在女性形象中的隐现
-
作者:
苏屹峰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人莎士比亚,其作为人文主义的先锋,他的思想无不渗透在他一生的作品之中。以时间为经,以创作思想的变化为纬,按照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阶段,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可以找出隐现其间的人文主义思想。
-
三女巫,黑白无常的化身——试论《麦克白》中的三女巫
-
作者:
韩花维
白蒙
米冬玥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女巫
莎士比亚
《麦克白》
-
描述:
"女巫"作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女性形象之一,常常会给读者神秘莫测的感觉,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麦克白》中的女巫更是地狱使者黑白无常的化身,在文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他们使这部作品既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又增加了很多的神秘色彩,使这部作品更值得思考。
-
三女巫,黑白无常的化身
-
作者:
韩花维
白蒙
米冬玥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女巫
莎士比亚
《麦克白》
-
描述:
“女巫”作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女性形象之一,常常会给读者神秘莫测的感觉,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麦克白》中的女巫更是地狱使者黑白无常的化身,在文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他们使这部作品既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又增加了很多的神秘色彩,使这部作品更值得思考。
-
析莎剧中的“女扮男装”母题:以《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为例
-
作者:
苟迎迎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莎士比亚塑造的众多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中,敢于"女扮男装"的女性无疑是令人叹服的独特风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选择着"男装"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迫于传统与现实的无奈之举;二是心理层面上的"男性化"抗议之举。这些"女扮男装"的形象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某种程度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论莎士比亚剧作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
作者:
程倩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变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大师,莎士比亚冲破了中世纪封建礼教的樊篱,在作品中张扬人性的光辉,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智慧。本文从莎翁作品中诸多光彩非凡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分析剧作中女性形象性格的流变,试图揭示作者对人类自身由仰视到正视的转变及其人文主义理想逐渐深入的过程。
<
1
2
3
4
5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