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莎乐美形象在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变迁
作者: 田妮娜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性   历史   莎乐美   互文   女性  
描述: 莎乐美的形象脱胎于新约圣经,原本是“约翰之死”片段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羽翼渐丰,至十九世纪后期成为欧洲文艺界的一个流行题材。她的故事频现于当时的文人墨客及艺术家笔端,诠释着“致命女郎”这一古老却又带着典型的“世纪末惆怅”色调的话题。王尔德的名剧《莎乐美》更是将之升华到了“唯美主义”、“邪恶之美”的哲学高度。然而,以莎乐美为题的作品层出不穷的十九世纪并非莎乐美形象演变的终点。纵观二十世纪,莎乐美的故事不仅继续丰富,而且获得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除文学和造型艺术外,这一女性形象还为话剧、歌剧、电
福楼拜、王尔德莎乐美故事的东方女性形象对比浅析
作者: 王传倩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罗底娅   东方主义   王尔德   福楼拜   莎乐美   唯美主义  
描述: 最早见于《圣经》的莎乐美故事,在漫长的文学发展中为许多作家所钟爱,他们从不同角度加以演绎,借以抒发不同的情怀寄托,其中法国文豪福楼拜的短篇小说《希罗底娅》和英伦才子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可称作双星荟萃,绝代双璧。在两部作品中,作家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东方女性形象。
福楼拜、王尔德莎乐美故事的东方女性形象对比浅析
作者: 王传倩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罗底娅   东方主义   王尔德   福楼拜   莎乐美   唯美主义  
描述: 最早见于《圣经》的莎乐美故事,在漫长的文学发展中为许多作家所钟爱,他们从不同角度加以演绎,借以抒发不同的情怀寄托,其中法国文豪福楼拜的短篇小说《希罗底娅》和英伦才子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可称作双星荟萃,绝代双璧.在两部作品中,作家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东方女性形象.
福楼拜、王尔德莎乐美故事的东方女性形象对比浅析
作者: 王传倩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罗底娅   东方主义   王尔德   福楼拜   莎乐美   唯美主义  
描述: 最早见于《圣经》的莎乐美故事,在漫长的文学发展中为许多作家所钟爱,他们从不同角度加以演绎,借以抒发不同的情怀寄托,其中法国文豪福楼拜的短篇小说《希罗底娅》和英伦才子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可称作双星荟萃,绝代双璧。在两部作品中,作家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东方女性形象。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希罗底亚》中的东方主义
作者: 关涛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东方   希罗底亚   福楼拜   莎乐美   西方  
描述: 东方主义是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强加于东方的一种文化霸权,大量的西方文艺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东方主义色彩。萨义德和萨达尔将西方和东方这种二元对立与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联系起来,本文以此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福楼拜短篇小说《希罗底亚》中的两位女性形象——希罗底亚和莎乐美,来解读福楼拜的东方主义倾向。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希罗底亚》中的东方主义
作者: 关涛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东方   希罗底亚   福楼拜   莎乐美   西方  
描述: 东方主义是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强加于东方的一种文化霸权,大量的西方文艺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东方主义色彩。萨义德和萨达尔将西方和东方这种二元对立与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联系起来,本文以此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福楼拜短篇小说《希罗底亚》中的两位女性形象——希罗底亚和莎乐美,来解读福楼拜的东方主义倾向。
论西方绘画中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
作者: 梁靓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变迁   文化意义   审美   莎乐美   绘画  
描述: 莎乐美是来源于圣经故事中的一个非常经典又神秘的女性形象,长久以来吸引着众多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他们纷纷以此为题进行绘画创作。莎乐美成为今天西方绘画史上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她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而精彩的过程。起初,莎乐美是《圣经》中的一个无名氏,作为希罗底的女儿她被一笔带过。后来她作为宣扬基督教教义以及衬托施洗约翰为了追求真理英勇殉教精神的边缘人物,以天真无知的单纯少女形象出现在了中世纪的各种福音书手抄本中。当文艺复兴运动到来以后,莎乐美是各种肖像画中美丽的女性角色,虽然不同的画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
中西古典戏剧复仇型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刘云霞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李慧娘   秦香莲   中国古代戏剧   父权社会   费德尔   美狄亚   莎乐美   古典戏剧   墨斯特拉  
描述: 自人类进入父权社会后,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社会的底层,妇女沦为男子的附庸,女性常常成为黑暗社会、腐败法纪和男性欲望的无辜牺牲品。命运对女性是不公甚至是残酷的,然而,妇女们却并不甘心自己被贬低、被奴役的地位,她们在争取自身人格独立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反抗和猛烈的复仇。于是在中西古典戏剧中有了一类比较特殊的女性形象——复仇女性
歌剧与爱情: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爱欲与迷狂
作者: 王晶   来源: 音乐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戏剧   歌剧院   迷狂   爱情   莎乐美   女性形象   施特劳斯   爱欲   音乐  
描述: 一加拿大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弗莱在他的文学批评理论中,提出了一种"模式迁移"理论:即文学史整体的发展呈现一种从神话开始逐渐下移的过程。经过"神话——传奇——高模仿——低模仿——讽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对应文学史中"神话——浪漫传奇——古典戏剧——现实小说——反讽文学"五种大致的主题形式。当迁移发展至反讽文学时会出现一种回归的现象,讽刺的终结处就是神话
“莎乐美”:欲望符号解读
作者: 梁佳   来源: 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莎乐美   图像符号   女性形象   符号解读   女性主义   中世纪  
描述: "莎乐美"作为一个绘画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并在19世纪备受瞩目。自《圣经》中的一个故事片断开始,她便成为后人艺术创作的题材之一,经由几个世纪的画家多次描摹和改写。随着历史的变革、绘画技艺的革新、多层次文化的交流,它一直经受着被不断扩充和渲染的命运,并从绘画走向戏剧和电影的舞台。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