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茅盾文学奖】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伦理政治思维对女性形象表现的偏至——对茅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
-
作者:
孙俊杰
来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伦理政治
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传统伦理政治虽然早已消亡,而伦理政治的思维模式却依然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茅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可以看出伦理政治思维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肯定
-
对一种小说观念与书写方式的检讨——重读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新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克芹
许秀云
茅盾文学奖
小说创作
思想艺术
书写方式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小说观念
-
描述:
回想起来,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是1982年的事情,距今恰好整整30年时间。尽管在时间长河中,30年不过一瞬,或许是因为世事变迁太大的缘故,现在说起1982年来,已经似乎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
乡村拟想、介入叙事与史诗追求:论《湖光山色》与周大新模式
-
作者:
刘永春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作家
茅盾文学奖
周大新
小说文本
中国乡村
人物形象
农村发展
中国农村
史诗
女性人物
-
描述: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讲述当代中国农村的变迁与女性命运的变化,颇具历史感,并因为荣获茅盾文学奖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高度评价的同时,部分评论家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的甚至极为尖锐。若将《湖光山色》还原到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史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属于周大新模式的又一个典型文本,是周大新笔下的历史之藤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