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谁是21世纪名留青史的艺术家
作者: 王秋凡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1世纪   沃尔特·惠特曼   文化信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语言   女性形象   评论家   美术馆   艺术评论  
描述: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今年台湾《艺术家》杂志一月号登出了一篇很有噱头的文章,名为《2O22年谁将名留青史》。文中称美国《艺术新闻》杂志邀请15位艺评家、策展人、美术馆长和艺术家对现今的艺术作品,汰芜
从“虚幻”走向“澄明”——评《玻璃虫》的叙事
作者: 俞敏华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蛛蛛   阅读快感   蓖麻油   《玻璃虫》   电影厂   艺术作品   私人化写作   艺术世界   番石榴   女性形象  
描述: 从“虚幻”走向“澄明”——评《玻璃虫》的叙事
关于都市言情剧社会审美价值遮蔽的思考
作者: 薛晋文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价值立场   艺术作品   主题   个体生命   社会历史   当代性   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   遮蔽  
描述: 一、漠视社会历史的真实性多数都市言情剧通常将社会历史和时代主潮弱化为背景装饰,甚至视而不见。譬如,如何反思文革灾难的深层原因?如何面对传统和对其进行当代性的转换?如何看待商品经济对人的异化?如何观照小人物在社会转型期的处境等
慧眼: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中的女性视角
作者: 李仲如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视角   女性眼中   中国学   艺术作品   创作研究   雕塑家   艺术创作   女性特征   女性形象  
描述: 导师推荐语:相对中国几千年女雕塑家寥若晨星的现象,20世纪中国女雕塑家可用繁星满天来形容。造成这种大批女雕塑家出现的原因,除社会制度的变革所导致的女性解放,还直接与西方学院式教育传入有关。从广义
向世界敞开的艺术理解
作者: 徐永斌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界   人生意义   红楼梦   艺术作品   期待视野   艺术家   前理解   无意识   女性形象   海德格尔  
描述: 艺术的使命就是让人们去感受世界。一个最简单的艺术作品,如画面上只有一朵荷花的宋代名画《芙蓉图》和近代齐白石的三两只虾的水墨画,可以通过艺术家的描绘留给人们无限遐思的广阔空间,超越了有限的笔墨引发人的无穷想象。同样,即使是内容非常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环境整治
作者: 石伊林   邓萌   石丹林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历史方法论   英雄形象   艺术作品   女英雄   妇女运动   男性意识   题材   艺术史   女性形象  
描述: 一、改制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1、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周期性将导致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多变性。对于银行系统而言,当信贷总量骤然收缩以后,一些深层次矛盾也会显现出来。换言之
掀起你的盖头来
作者: 何成瑶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盖头   女性生活   欲望   中国民歌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象征着   女性形象   男权制   男性  
描述: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一首中国民歌.歌词从内外、动静的结合,描述的是男性掀开女性的盖头,展示了一种男性的欲望与权利。这是千百年来男权制的本来面目,以及中国女性生活的真实呈现。几百年来女性裸体形象都由男性画家所创作,女裸艺术一直象征着对立的
历史的潜意识规则:西方艺术作品中几个女英雄形象的解读
作者: 游禾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历史方法论   英雄形象   艺术作品   女英雄   妇女运动   男性意识   题材   艺术史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艺术史可以被看做20世纪70年代早期妇女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理论建立在社会历史方法论,即所谓的新艺术史的基础之上。1971年,美国女艺术史家林达·诺克林发表了题为《为
当代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两大潮流:新艺术史和女性主义艺术史
作者: 郭晓川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当代西方   女性主义者   艺术作品   大潮流   西方女性主义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艺术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  
描述: 当代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两大潮流新艺术史和女性主义艺术史郭晓川新艺术史与女性主义艺术史构成了当前西方美术史学发展中两大景观,它们反映出来的共同取向是抛弃了19世纪以来的、存在于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这两种观念都认为艺术史研究应该效法自...
诗与画中的西施形象
作者: 田也   来源: 当代学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神赋   诗与画   思无邪   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   艺术作品   宋词   吴越春秋   女性形象   西施  
描述: 中国古代是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而文人更是要“思无邪”,所以在宋词出现以前,他们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对女性是不大敢加以仔细描摹的,只有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植)做了一篇恣意挥洒、骇世惊俗的《洛神赋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