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自然】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自然和女性形象
-
作者:
熊文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
描述: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自然和女性形象,可以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她对自然和女性的关注和同情,更加深切地体会西方"父权制"文化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迫,有助于引导我们积极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爱友善、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
-
《大地》中“阿兰”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
作者:
毛艳枫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兰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
描述:
阿兰是赛珍珠小说《大地》中的一个善良而坚韧的女性形象,受到了众多文学评论者的关注。评论多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阿兰的性格特征。生态女性主义是把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它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密切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红字》
-
作者:
景小丽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和谐
女性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妇女运动和环境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自然与女性的联系.它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压迫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目的是解构人类中心主义,提倡建立一种人和自然之间
-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黄绣球》
-
作者:
王明丽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黄绣球》
自然
新女性
形象原型
-
描述:
—家所构成的生命圈里,自然的人,文化的人和社会的人。女性知识论立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确立,预示着晚清女性对于家国同构的天人合一的社会型构,合乎女性生存利益的生态主义意味的深沉审视。黄绣球亦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蜕旧变新的新女性的形象原型。
-
黛玉和婴宁的哭笑人生
-
作者:
邵路燕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宁
真性情
世俗
自然
黛玉
-
描述:
黛玉和婴宁是我国古代小说中两个不朽的女性形象,二人一哭一笑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在哭笑的背后二人却有着相同的本质。黛玉和婴宁一生不同的经历以及不同的结局却反映出她们一样的人生悲剧,这种人生悲剧不仅仅是黛玉和婴宁的,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自然的原生态的真性情在世俗社会面前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
-
从《沼泽天使》看女性的自然属性:埃塞尔·威尔逊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命题研究
-
作者:
耿力平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埃塞尔·威尔逊
加拿大文学
女性角色
自然
哲理性
-
描述:
埃塞尔·威尔逊(1 888-1 980)是20世纪加拿大文学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的成名小说《沼泽天使》是加拿大大学文学类课程中讲授得最多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早在1 954年就分别在伦敦(麦克米伦
-
冻土的温情:论迟子建小说的生命书写
-
作者:
刘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温情
生命书写
死亡
自然
迟子建
-
描述: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上颇具才情的东北作家,步入文坛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淳朴、沉静的写作风格。她对自然的深情回望,予万物以平等的生命尊重以及对美好人性的讴歌,使她的作品饱含着对生命的人文关怀
-
《青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伟伟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多丽丝·莱辛
h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她以多变的文学视角和丰富的创作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她的早期作品具有高度的自传性,大多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经历。她的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出版于1950年,后来为她赢得了世界声誉和好评。小说展现了南非大陆所遭受的破坏性开发,描述了由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黑人和妇女所遭受的悲惨命运。本篇论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阐释,揭示出蕴含于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女性主义意识以及作者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之间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莱辛作品的时
-
从同源压迫到协作共知——凯特·肖邦《觉醒》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白莹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协作共知
《觉醒》
同源压迫
自然
女性
-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作为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地方特色浓郁、心理现实描写精湛、女性关怀深刻并享誉世界文坛。小说《觉醒》(1899)是其颇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虽历经百年褒贬沉浮,却誉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巅。《觉醒》写作风格独特娴熟;叙述手法复杂微妙。因其颂扬了19世纪女性勇于对男权社会传统准则的“离经叛道”,以期取得女性人格独立;自我意识凸显而在出版伊始备受非议,惨遭封杀。直至半世纪后,《觉醒》才借助女性主义运动之光得以重见天日并为新思维审视与欣赏。迄今,众多学者潜心造诣于《觉醒》,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