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飘 英文
作者:     玛格丽特·米切尔   来源: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语言读物   英语   长篇小说   现代  
描述: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斯嘉丽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斯嘉丽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性别与种族政治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作品研究 英文版
作者: 王建会   来源: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妇女文学   华人   英文   文学研究  
描述: 本书以华裔美国文学重要女性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西方女性主义、亚裔美国女性主义、西方后殖民理论为理论依据,重点探讨了华裔女性文学中涉及的少数族裔女性所面临的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之间的冲突问题,性别与
美国女性文学 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
作者: 徐颖果   马红旗主撰   来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20世纪   妇女文学   17世纪   文学研究  
描述: 本书按17、18、19和20世纪四个部分分为四章,每章前的“概论”从文化、社会和文学诸方面,对该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背景进行评价和总结,史论结合、以论带史,兼具资料、评论与理论的内容等。
显示中的文学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跨文化变迁 英文版
作者: 唐蔚明   来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妇女文学   华人   文学研究   现代  
描述: 本书针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现的多位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展开研究与探讨,从移民历史、后殖民主义文学与文化研究、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化翻译理论、心理分析以及女性主义等诸多方面,论述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地位及其具有的多面性、跨文化等特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变迁过程作出评论。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丛书 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 20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刘岩   来源: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小说研究   20世纪   妇女文学   英国  
描述: 刘岩、马建军、张欣等编著的《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20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研究》简要追溯20世纪英国和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详细解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运用女性主义、符号学、伦理学、酷儿理论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英美文学
作者: 徐颖果   来源: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英国   文学研究  
描述: 本书包括女性文化及女性文学作品、现代、后现代美国文学、中国文化视角下的英国文学、美国华裔文学、中国文化视角下的比较文学、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等七章内容。
地海传奇 第5部 地海故事集
作者:     厄休拉·勒古恩   Ursula   K.Le   Guin     段宗忱   来源: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作品集   中篇小说   现代   短篇小说  
描述: 书中描写了地海诸岛的过去与未来,是叙述生命开花吟唱与虚幻权力搏斗的动人诗歌。全世界最重要的奇幻经典之一,得奖无数,凡谈及奇幻文学必谈及《地海传奇》。作者本人在美国文坛地位崇高,在科幻、奇幻、女性文学领域都是大师级人物。
美国恐怖片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化研究
作者: 封杰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受虐   恐怖片   女性形象   施虐  
描述:美国恐怖片中,女性形象是一类特殊的存在,具有明显的类型划分,或是沦为被蹂躏虐杀的“羔羊”,或是成为极端情景下的“恶魔”,抑或是撑起希望的“最后女孩”,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可能是出镜率极高的主线人物
翻译与赋形:美国李清照词英译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启示
作者: 季淑凤   来源: 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翻译   赋形   李清照词  
描述: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传播的过程中凸显了众多特殊的女性形象——“醉妇”“荡妇”“怨妇”,这是被美国文化过滤、构建之后重新塑造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中国文化
美国视野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赵坤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想象   他者   中国   女性形象  
描述: 及至二十世纪初,美国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反复之中,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作为美国视野中的他者,承载了作家本人所属社会和群体的集体想象,是不断被言说和被创造的。中国女性则是
<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