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女性形象传播:以美国电影为例
作者: 彭袅婷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美国电影   文化误读   女性主义  
描述: 跨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在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传播新秩序下,美国电影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文科学研究的热点。美国电影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影响力强大、具有全球覆盖率的娱乐形式,美国电影向观众展示、阐述以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其相应的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女性作为中国和华人的代表之一,在美国电影中被刻板成神秘的、具有异国神韵的以及软弱的受害者或是附属品等形象,女性角色从出身风尘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达官贵人,从等待救援的弱女子到拯救社会
性别注视: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何思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电影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性别  
描述: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根基,性别塑造着人们的阅读、思维、语言和生活。它将人们划分为不同阶层,决定着权力的归属,作为文化的载体并不断加以巩固。本文将性别与电影结合,旨在通过挖掘女性与男性以及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方法主要建筑在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由劳拉·莫尔薇开创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之上本文研究了近50部20世纪90年代广受欢迎且颇具影响的美国电影,其中多数为好莱坞主流获奖影片,也有几部独立制作。无论是在女性电影还是在
美国20世纪80年代家庭伦理片的文化读解
作者: 景向南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片   八十年代   美国电影  
描述: 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基调,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范不仅在于调节家庭本身的成员关系,更重要的是反映着社会的整体规范。一个时代的到来和过去必然会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特殊的社会印记,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伦理片作为一种形象而直观的文化表达手段,自然也承载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和人文情怀。本文以《金色池塘》、《普通人》和《克莱默夫妇》等影片为例,研究了特定时代下美国家庭伦理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界定了文章的研究对象,说明
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
作者: 周文萍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定型化形象”   美国电影   中国资源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打开了大门,美国电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在人才、内容、景观、民俗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资源进行了全面开发,中国故事、中国影星、中国风光等进入美国电影。那么,美国电影如何使用中国资源?塑造中国形象?在当今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表述与传统相比是否有所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当今美国电影对中国资源的开发使用以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形象。研究显示,当今美国电影虽然热衷于开发中国资源,但在以中国风情、中国元素招徕观众的同时其所传
好莱坞电影五十年华人角色定型分析1949-1999
作者: 周媛媛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华人形象   角色定型   美国电影  
描述: 今天的全球化对不同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使文化认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重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对非我群体的角色定型是不可避免的,而此种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影响了该文化对此外来群体的态度与战略。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被视为社会生活及价值观的反映,因而揭示了一国的民族精神及其对外来民族的角色定型。 本文试图回顾新中国建国五十年来自1949-1999年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典型角色定型现象,并分析其对华人文化的表现手法。文章在运用跨学科的分析方法时,借鉴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及理论,如
《毕业生》中歪曲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晓燕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毕业生》   妇女解放运动   美国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影片《毕业生》反映了美国青年一代的反文化运动,但对当时风起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殊少反映。影片中的女性被极端化地分为两极:坏女人和天使。影片中的罗宾逊太太和伊莱恩都是完全按照男权社会的标准被塑造的,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相差甚远。
论美国电影中的"致命女人"形象
作者: 杨公建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性   独特性   典型性   美国电影   致命女人  
描述: “致命女人”是黑色电影中的类型化女性人物形象,在黑色电影逐渐淡出影坛后,“致命女人”的银幕形象也随之销声匿迹,但在后来崛起的新黑色电影中,“致命女人”又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复归。本文将在从多方面界定“致命女人”这一类型银幕形象的基础上,重点以《双重机密》《体热》等不同时代的影片中的“致命女人”形象为例,从其时代性、独特性、典型性三个层面,对美国电影中的“致命女人”形象进行研究。
“理想”家庭与二十世纪下半期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级女性形象
作者: 杨晓燕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好莱坞暗   美国电影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家庭主妇  
描述: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可以通过大众媒体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形式之一,电影以其特有的魔力塑造着我们的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与看法。然而,作为人类力量延伸之一的电影展现给我们的真实生活场景是碎片化的,支离破碎的。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下半期的四部美国经典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以比较媒体现实与社会现实的差异。 在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的变迁中,50年代的“理想家庭”不再可行,女性受束缚的创造力终于得以释放。在本文所选的四部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有一个逐渐的转变,即从刻板的家庭主
从电影《漂亮女人》解读美国女性的“美国梦”
作者: 杨晓燕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灰姑娘”   “刻板印象”   《漂亮女人》   童话   美国电影   美国女性   美国梦  
描述: 本文以美国电影《漂亮女人》为例,分析了好莱坞将不计其数的灰姑娘童话演绎成经典,以梦幻的形式构建着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些对女性形象的潜在歪曲暗中削弱了妇女的自尊和创造力,同时也给其他群体对妇女的认知带来了消极影响。
当代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何溪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业   李慕白   英国商人   王度庐   女性形象塑造   美国电影   观众心理   导演李安   《卧虎藏龙》   罗小虎  
描述: 不同国家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传承与文化,不同的文化成为了全球人类的共有财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个领域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推进,尤其是影视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只是以震撼的视听或者制造出能够让人身临其境的效果是不能把电影的魅力完全发挥出来的。还需要在影片中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才能够推进电影事业的发展。只有把电影构成的所有元素发挥到极致,才能够体现出电影的真正意义。一、美国化的华人女性形象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