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藏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作者: 李美萍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藏族文学   男性作家   女性美   女性作家   宗教信仰   女性形象塑造   西藏文学   男性视角   小说  
描述: 男性作家专注于在宗教、宗族等层面上把女性形象塑造为神话美的象征。直到第一代藏族女作家的崛起后,女性形象才真正回归身体原型,从精神的漂泊、不食人间烟火回归到现实层面。
以现实颠覆神话:德赛《哭泣吧,孔雀》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郭秀媛   齐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全球化时代   女性视角   比较文学   孔雀   童话世界   印度   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全球化时代,伴随大规模的移民潮产生的流散写作引起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关注。阿尼塔·德塞作为印度流散作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其风格不仅表现了流散作家的普遍特征,还突出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在德塞笔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代替了对民族、种族问题的追究,两性关系成为对殖民关系的隐
破除“男权神话”,描画女性的光明世界
作者: 高乃毅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外部世界   女性作家   池莉小说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意识觉醒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  
描述: 女性和女性意识,是“五四”时期随着人类的解放大潮才出现的现代话语,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观念开始引入文学研究视野。女性意识,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女性与男性共同组织了家庭。组成了社会。长期以来,随着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冲突愈来愈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但由于掌握语言文字的权利长期为男性所有,在传统的
重构男权主体政治的神话:《狼图腾》的三重表意系统及其男权意识形态
作者: 荒林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功能   神话   男性形象   政治演讲   男权中心   表意   《狼图腾》   系统  
描述: 没有情色描写的《狼图腾》却是强力的男权文本,原因在于它是通过自然/历史/人的三重表意系统来写作,把女性形象安排在自然层面,让女性成为自然母性,成为安全的男权主体建构基础。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上,它采用了野性男性形象与现代权威男性形象父子相承的建构关系,从而使男性中心象征秩序获得自然和历史双重支持,并使男性形象具备政治演讲和文本政治操作的强力。最后,文本通过对于雄性气质的扩张和暴力审美的制造,实现男权中心意识形态功能。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男性写作与男权意识形态构造的关系,并指出强力哲学的反文明性和暴力审美的危险。
身体的当代消费景观
作者: 何林军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享乐主义   欲望   肉体   健康   消费文化   身体消费   波德里亚   女性形象   景观  
描述: 身体,现在成了消费的主体,我们主要以身体的方式实施消费;同时,身体是消费的最大对象,也是"我们消费的最佳对象"①,所以,很多商业设计只针对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这样一来,在我们这个时代,身体成为了"我们赖以栖居的大社会和小社会所共有的美好工具。"②笔者在观看印度电影《永不说再见》时,记下了印度人擅长的歌舞场面中的一段歌词:"来摇滚吧,我的爱人/来和我一起摇摆/这些柔软的身躯/这些摇摆的
《迷途》中的女性“他者”论
作者: 陈柳   李石光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男性形象   他者   菲勒斯   第一人称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男人   小说   第二性  
描述: 《迷途》通过一位艾滋病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揭示了一个平凡男性生死之间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迷途里的跌宕起伏之路,不乏精彩的耐人寻味处。但细味之,便发现小说所描述只是一个男性在存在迷途里左冲右闯、断腰折背的身影。女性的特质是如此匮乏,以致迷途里虽然不断飘过女性丽影,她们性格迥异,生
解读邓丽君:完美表象下千疮百孔的荒凉
作者: 韩松落   来源: 流行歌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时代   父亲   性格塑造   声音形象   出世   表象   日本   唱片   女性形象  
描述: 从丰盈走向枯寒,从横空出世到消耗殆尽,这或许是一个人在时间、命运的合谋下,必然要经历的溃败。唯一不同的是,她留下了一个光彩潋滟的神话,供人膜拜……
复仇的神话:《阴齿》的性别策略
作者: 徐刚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复仇   亚里士多德   菲勒斯中心主义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家   女性形象   性别  
描述: 毫无疑问,女性形象及其整体在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中始终处于被动的,被阉割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曾经说:“女人之所以是女人,是因为她们缺少某种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憾而遭到痛苦。”圣汤姆斯也曾经说过,女人是一个“构造不完全的男人”在“偶然机会中产生出来的”生物。另外,如弗洛伊德、阿德勒等精神分析学家,更是将女人视为被阉割之物,而在持久的恐惧中遭受“阳具艳羡”的折磨。然而相对于此,西蒙.波伏娃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
第一夫人的神话
作者: 吴丫娃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恩   神话   肯尼迪   八十年代   候选人   丈夫   阿根廷   美国总统   克林顿   女性形象  
描述: The First Lady,第一夫人,历来都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衔,也不是一项职业。但她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一国元首的妻子,第一夫人永远处于政治的灰色地带之中,在冷冰冰的政治体制及亲和善解的人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那些最聪明的第一夫人,既以最亲近的距离协助丈夫,同时又懂得在什麽时候收敛起自己的精明,站在丈夫身后,不至锋芒太露,令第一家庭更完美(起码要看起来完美)。美国大选临近,新任第一夫人也会随着新总统诞生而来,就让我们趁此时机,检视一下第一夫人这个特殊物种。
一样的品牌,不一样的神话和寓言——美国西部片与中国西部片之比较
作者: 李志敏   来源: 电影画刊(上半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中华民族   品牌   美国西部片   寓言   牛仔   中国西部片   影片   印第安人   女性形象  
描述: 历史·涵义自1903年鲍特《火车大劫案》始,历经以汤姆斯·英斯《克朗狄克的卡门》(1915)、詹姆斯·克鲁兹《篷车》(1924)及约翰·福特《铁马》(1924)为代表作的形成时期(1915—1924),美国西部片于1939年以约翰·福特《关山飞渡》为标志臻于成熟。40至50年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