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社会认同 】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综艺节目中的男性刻板印象分析: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作者:
蒋雯
来源:
中国报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认同
刻板印象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描述:
综艺节目在内地兴起之后一直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节目中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但关注点集中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对男性形象的关注并不多。当前备受关注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娱乐中融入了纪实的成分,记录爸爸和孩子的旅行生活,但依然没能摆脱传统性别刻板印象问题的束缚。本文从男性形象塑造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以往的研究起到一些补充。
论《布里尔小姐》中的社会认同
作者:
鹿清霞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社会认同
《布里尔小姐》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很多作品都对身心遭受不幸的女性形象表达深切的同情,《布里尔小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尔小姐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备受孤独的煎熬,一直渴望融入社会,但是她善意的努力却因为两位年轻恋人残暴的人性而以失败告终。本文运用心理学家亨利·泰弗尔的社会认同理论,分析了布里尔小姐所经历的从社会中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被抛弃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嬗变:以《申报》1910-1936年化妆品广告为例
作者:
王金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认同
社会地位
化妆品广告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史的研究已经成为近代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广告不仅仅是一种传播艺术,通过广告,社会的许多思想会传递给民众,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同样开始传播开来;另外,广告也记录了当时社会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信息,广告描述的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变迁史,广告所传递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深层次挖掘,广告与社会相互影响,广告不仅是对社会的反应,也是社会变化的一种载体。故广告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化妆品广告也是广告中的重要的一类,近代化妆品广告在反映女性社会地位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申报》是中国近现代史
社会认同困境─波特短篇小说人物之社会心理学研究
作者:
张惠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认同
自我矛盾
困境
扭曲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 1890-1980),是美国杰出的女小说家,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波特以她短篇小说中精确优美的文字、精巧的文体、现代技巧的运用和丰富和深邃的主题而著称于文坛,并对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有诸多贡献。波特一直是西方评论界以及国内学者密切关注的对象。特别是波特创作的一系列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给读者和评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波特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主要以女性主义批评为主,注重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自
她们为何如此执着:社会认同视角下的直销组织研究
作者:
韦科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认同
海伦女性
社会对比
社会范畴
描述:
好奇于直销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状况,本文援引社会认同框架描述和分析海伦女性直销组织的成员心理,关注了组织成员从被海伦吸引到入职直至离职过程的认同情况。通过半年的参与式观察及对多位成员的深度访谈,发现直销组织对成员的吸引是从重构成员认同开始的。对直销组织以及女性独立意涵了解甚少的女性个体,初次接触海伦直销组织,被海伦塑造的典型女性形象以及组织晋升方式、组织环境所吸引,消解了原有的女性认同与组织认同,重构出对海伦女性的认同以及对海伦组织的认同。在持续的直销工作期间,她们的认同在群际、内群、人际三个层面被不断强
媒介与女大学生社会认同的互动机制研究:以职场女性形象为中心
作者:
刘媛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
社会认同
框架
职场女性形象
女大学生
描述:
在《架构分析》一书中,戈夫曼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试图理解人们如何组织经验,从而赋予它们特定意义。据此指出架构分析就是一个关于人们在建构社会现实过程中如何交往互动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框架为概念,从架构分析视角切入,以职场女性形象认同范畴为中心,试图研究媒介与女大学生社会认同如何互动,阐释社会认同生产机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障碍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经过初期研究显示,作为认同范畴建构主力军的媒介,没有直接影响女大学生社会认同,且两者在职场女性认同上产生巨大差异
家庭意识和社会认同——浅谈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潘晓娟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性作家
社会认同
丁玲
早期小说
爱情
知识女性形象
《莎菲女士的日记》
潜意识
家庭意识
描述:
出现在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尽管新潮、并带有某种先锋与激进意味,然而她们却把挥霍与发泄心中的忧伤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课题。作者认为,她们内心潜意识中对家庭的渴望是造成她们苦闷忧伤的最根本原因。
话说女性问题
作者:
关志钢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社会认同
妇女解放
角色变化
男女平等
自我认识
自相似
女性问题
矛盾与冲突
女性形象
描述:
话说女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