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
作者: 王毅平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理论研究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发展  
描述: 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社会性别理论是当代妇女运动发展和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以强调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为主要内容 ,以社会文化对于性别差异的影响为关注的重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有力地推动了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并使我们的妇女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
90年代女性小说的女性意识
作者: 何京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历史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小说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实绩,而这与九十年代女性意 识的发展、与女性创作观念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的女性意识观照下, 女性小说作家进行广泛的探索,实现了创作上的性别超越。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第一部分从性别意识觉醒的角度分析女性意识的发展和突破对女性小说创 作的影响。女性小说着重剖析作为个体的、个性的女性生理和心理特征,以体 现女性作为人的客观存在;通过性的叙写展示不同的文化内涵,
从“他史”、“她史”到“两性史”——美国西部妇女史研究述论
作者: 鄢可然   顾洁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西部史   社会性别   西部妇女史   妇女史   女性主义   差异  
描述: 美国西部妇女史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妇女研究发展轨迹相当。70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及新社会史、后现代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她史”,使得该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的焦点转入社会性别理论,西部妇女史的研究中也广泛采用这一分析范畴,同时强调西部妇女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9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史料的丰富,该研究从微观上强调西部妇女的族裔、文化、阶级、职业等的差异,从宏观上强调全新意义上的“两性史”,即要求在一个新的历史基准体系之下对各种妇女群体作出价值评估,并将妇女的历史编
他史-她史-两性史-站在历史与女性研究的交叉点上看美国西部妇女史的研究
作者: 鄢可然   顾洁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西部史   社会性别   特纳   西部妇女史   妇女史   女性主义   差异  
描述: 美国西部妇女史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妇女研究发展轨迹相当。 70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及新社会史、后现代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她史”。 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的焦点转入社会性别理论,同时强调西部妇女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 90年代以来,女性研究从微观上强调西部妇女的族裔、文化、阶级、职业等的差异,从宏观上强调全新意义上的“两性史”,即要求在一个新的历史基准体系之下对各种妇女群体作出价值评估,并将妇女的历史编入西部历史之中。这一过程将使重写西部历史成为一项必需的事业。
他史—她史—两性史——站在历史与女性研究的交叉点上看美国西部妇女史的研究
作者: 鄢可然   顾洁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西部史   社会性别   特纳   西部妇女史   妇女史   女性主义   差异  
描述: 美国西部妇女史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妇女研究发展轨迹相当。 70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及新社会史、后现代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她史”。 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的焦点转入社会性别理论,同时强调西部妇女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 90年代以来,女性研究从微观上强调西部妇女的族裔、文化、阶级、职业等的差异,从宏观上强调全新意义上的“两性史”,即要求在一个新的历史基准体系之下对各种妇女群体作出价值评估,并将妇女的历史编入西部历史之中。这一过程将使重写西部历史成为一项必需的事业。
教材中的“傲慢与偏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师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问题   性别刻板印象   小学语文教材   性格特征   傲慢与偏见   人民教育出版社   女性形象   教材中   性别平等  
描述: 教材中的“傲慢与偏见”
反家庭暴力需要社会通力合作
作者: 骆兰兰   来源: 检察日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反家庭暴力   治安法庭   机构独立   房管部门   利兹市   多机构合作   妇女组织   妇女和儿童   普通法庭  
描述: 反家庭暴力需要社会通力合作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爱萍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社会性别   “他者”   男权社会   《永远的尹雪艳》   女性角色   西方女性主义   白先勇   《台北人》   女性形象  
描述: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
作者: 李英桃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发展   社会性别   女权主义   女权后现代主义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   女权主义场论   女权主义经验论   女性  
描述: 自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社会性别” (Gender) ① 成为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高潮的核心概念 ,向 19世纪以降在西方自盛行的“生物决定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成为妇女运动的锐利武器 ,对于提高妇女地位、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社会性别研究在国际政治理论中从未占据重要地位 ,甚至可以说 ,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没有社会性别分析的位置。80年代末 ,一些西方女权主义者和国际政治学者将社会性别分析与国际政治研究结合起来 ,开创了女权主义国际政治 ① 这一学科。以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
从文化转型看妇女生活与地位的变迁:刘文明著《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评介
作者: 徐善伟   来源: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社会性别   湖南人民   西方社会科学   女性观   妇女生活   女性学   妇女史   英国妇女   西方妇女  
描述: 近30年来,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学成为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在这一庞杂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中,妇女史与女性史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事实上,这也是西方新史学运动与妇女运动合流的结果。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史研究也迅速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外国妇女史研究而言,与欧美相比仍显得相当薄弱。就我所见,国内关于外国妇女史专题研究的尝试,只有马缨的《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和裔昭印的《古希腊的妇女》,这表明外国妇女史研究在我国学术界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一领域中有着广袤的荒原等待我们去开垦。令人欣慰的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