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祝福》到《二月》:论鲁迅对柔石创作的影响
作者: 吕成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下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月   知识分子   祝福   “归乡”模式   女性  
描述: 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祥林嫂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封建流毒和人心的麻木对一个女性的戕害究竟到何种程度,同时《祝福》也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软弱逃避,怯于面对陈旧的社会现实。而柔石
从《祝福》到《二月》:论鲁迅对柔石创作的影响
作者: 吕成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月   知识分子   祝福   “归乡”模式   女性  
描述: 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祥林嫂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封建流毒和人心的麻木对一个女性的戕害究竟到何种程度,同时《祝福》也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软弱逃避,怯于面对陈旧的社会现实。而柔石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作者: 韩玉琪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比喻   知识分子   讽刺   艺术特色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围城》中的艺术特色,分别写出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人物文化背景,女性人物形象,语言的写作特色,比喻的运用,以及最后对于小说主题的具体分析。艺术特色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而构成艺术特色就需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与语言的合理运用相结合。本文首先对《围城》中的人物背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引出后文的一系列深层分析。
国统区女性文学论析
作者: 闫顺玲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视角   救亡图存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国统区  
描述: 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及革命道路,描绘特殊背景下人们的欢笑和痛苦,展现了女性的悲哀和风采。这是沦陷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无法比拟的。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叙事
作者: 杨婉怡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   张贤亮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张贤亮是新时期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一位“归来”作家,张贤亮小说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他是新时期文坛上第一个写“饥饿”的作家、第一个写“性”的作家,他的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成功离不开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并不是张贤亮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她们的身上有着历史和时代的印记。本文试图以女性叙事为视角,探索张贤亮小说中受历史和时代影响的因素。本文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对张贤亮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中“美人幻梦”这一原型,
严歌苓小说论
作者: 刘红英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漂泊   知识分子   思想资源   女性形象   情爱伦理  
描述: 严歌苓是当代北美新移民作家中的佼佼者。考察严歌苓的文学世界,我们发现她并没有刻意追求形式创新与小说主题的新奇,而是在敏锐细腻的感受中捕捉复杂多变的人性。对人性本色的探究与深层关注,凝结在艺术之中的是强烈的审美震撼力。本论文在人性这一总体尺度下分六个部分来展开对严歌苓小说的阐释。首先绪论部分交待了严歌苓的生平及其创作分期,对目前学界对严歌苓创作的研究做了整理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思路。第一章首先论析严歌苓文学意识的生成,重在梳理严歌苓的童年经验对她从事创作的影响。以此来
方方小说创作论
作者: 刘慧娥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情怀   方方   知识分子   悲剧意蕴   女性形象  
描述: 方方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历程从1982年起步,迄今已三十余年。方方以她最熟悉的城市武汉作为作品主要场景,带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情怀,始终关注着这座城市
丁玲延安时期文学创作研究
作者: 陈腾   来源: 深圳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革命   丁玲   知识分子   女性  
描述: ,始终交织着个性主义者丁玲、知识分子丁玲、革命者丁玲以及特殊年代的女性主义者丁玲等多重身份的碰撞和冲突。因此延安时期的丁玲以及丁玲的文学创作成为我们理解丁玲和其文学创作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成为我们观察
现代与传统视域中的雅俗之辨:鲁迅和张恨水
作者: 薛熹祯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雅俗文学   鲁迅   知识分子   张恨水   女性  
描述: 本文以鲁迅和张恨水为论述核心,希望通过对两人经历、作品的比较与阐释,来重新审视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学阵营和通俗文学阵营在中国现代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尝试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救国救亡、改良社会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表现
作者: 孙俊杰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伦理政治思维   儒家伦理   儒家文化   知识分子  
描述: 从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产生至今,茅盾文学奖可以说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同步。虽然它的历届获奖作品并不都能孚众望,甚至引起很大争议和质疑,但作为唯一一个全国性的长篇小说大奖,这种与新时期文学的同步性、全国性、以及它的题材的广泛性,它的发展、它的获奖作品以及与之有关的争论就可说是一部活生生的新时期的文学发展史!不论是从促进茅盾文学奖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更加广阔的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状况的角度,都足以让研究者对之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目前对于茅盾文学奖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它的评奖制度以及获奖文本所体现出来
< 1 2 3 4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