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男女作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分析
-
作者:
姬卫国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意识
审美心态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对哈代笔下的苔丝和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两位女性形象在女性意识、外在形象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尝试分析了两位异性作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产生差别的思想渊源。
-
男女作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分析——以苔丝和简·爱为例
-
作者:
姬卫国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意识
审美心态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对哈代笔下的苔丝和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两位女性形象在女性意识、外在形象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尝试分析了两位异性作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产生差别的思想渊源。
-
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红颜祸水”论:从“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说起
-
作者:
刘向宏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褒姒
男权文化
“红颜祸水”
-
描述:
在男权社会里,语言的主动权掌握在男性手里。以男性审美取向、意识形态为主流的历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性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需要,男权文化也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伴随着男性对女性既依赖,又压抑;既期待,又恐惧的矛盾心理,红颜祸水便成为祸难来临时中国男人掩饰自身过失、为自己开脱罪责的口头禅。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成为最有名的红颜祸水论的历史佐证。周王朝的灭亡有很多综合的因素,但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烽火戏诸侯,二是废除申后和太子,与褒姒的一笑一颦毫无关系。
-
女性文学中的父权制解读
-
作者:
罗双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视角
感性化
反叛意识
-
描述:
回首新时期文学,一个令人不能忽视的现象便是女性作家的创作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8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在新的领域掀起了反抗男权文化的旗帜,虽然是以放逐女性的性意识为代价的。与80年代的特征相比,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在反对父权制道路上出现了似乎相悖的两种倾向,即感性化的反叛意识和反叛意识的感性化。从而构成了一种"新感性"的美学特征及其原则内涵。
-
女性文学中的父权制解读
-
作者:
罗双
来源: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视角
感性化
反叛意识
-
描述:
回首新时期文学,一个令人不能忽视的现象便是女性作家的创作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8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在新的领域掀起了反抗男权文化的旗帜,虽然是以放逐女性的性意识为代价的.与80年代的特征相比,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在反对父权制道路上出现了似乎相悖的两种倾向,即感性化的反叛意识和反叛意识的感性化,从而构成了一种新感性的美学特征及其原则内涵.
-
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男性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温立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性视角
-
描述: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女性角色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多少会让观众感到一丝沉闷和枯燥。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因此,当“女性主义”引进到中国之后,影视界较早接纳“女性主义”的部门,并在中国影视界产生了一些具有女性主义的作品,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导演通过银幕所塑造出来的奉献的女性、边缘女性和找回自我的女性形象,着重从性别角度、男性视角和商业利益三个方面讨论了男性导演在塑造女性想象时的局限性。由于这些局限性
-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对男权文化的解构
-
作者:
罗双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男权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
-
描述:
对于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真正从男权制与男权文化角度解读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分五个部分来论述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绪论重点论述女性主义文学与男权制,其中区分了女性主义、女性文学及女性主义文学三者的概念,并探析了男权制及男权文化。同时划分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及其与男权文化的关系。第一章具体论述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自由女性主义文学的启蒙性特点,并指明这实际上是人的觉醒前提下的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全力去追求男女平等,两性和平相处,忽视了男权制文化,仍然在
-
告别性别“战争” 寻找人类精神“原乡”——对“她世纪”中华女性文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压迫
男权文化
女作家
原乡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人类精神
知识女性
战争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是站在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华女性文学进行回眸与反思、观察与分析。以国内与海外女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例,论述当代中华女性文学发展与性别、商业、消费的多重复杂关系。重新审视男权文化"性别怪圈"对两性造成的心理压抑,西方女权主义与性别理论的局限造成的断裂、错位与遮蔽。进而从中华女性文学的深层关联、精神互动与审美个性中,发现其新生态、新走向、新愿景,以及对世界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
告别性别“战争”寻找人类精神“原乡”——对“她世纪”中华女性文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鉴赏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理论
男权文化
审美个性
身体写作
杀夫
原乡
世界女性
西方女权主义
陈染
严歌苓
-
描述:
本文是站在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华女性文学进行回眸与反思、观察与分析。以国内与海外女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例,论述当代中华女性文学发展与性别、商业、消费的多重复杂关系。重新审视男权文化"性别怪圈"对两性造成的心理压抑,西方女权主义与性别理论的局限造成的断裂、错位与遮蔽。进而从中华女性文学的深层关联、精神互动与审美个性中,发现其新生态、新走向、新愿景,以及对世界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
“双性同体”写作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困境
-
作者:
霍巧莲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男权文化
双性写作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双性同体
文学创作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
描述:
双性同体(anddrogyny)是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女作家在脑子里男女之间一定要先合作然后创作的艺术才能完成。男女之间必须先完成一段婚姻。整个的心一定都要打开,如果要想明了作家是把他的经验异常完整地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