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128 条
-
扭曲的欲望: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
-
作者:
刘丽专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他者
男权主义
-
描述:
本论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这位女性人物欲望的形成,发展.实现以及最后毁灭的过程,来说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只是"他者",没有社会地位,欲望受到压制,她们的反抗是徒劳的.
-
《哈姆雷特》中的“厌女意识”
-
作者:
堵文晖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意识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男权主义
-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通过对剧中女性人物的地位和排列顺序,哈姆雷特的厌女意识,以及模式化的女性角色,揭露了莎士比亚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中心思想。
-
从男权主义倾向到女权主义倾向——读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
-
作者:
王晨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厄普代克
女权主义
男权主义
-
描述:
厄普代克是当代美国最重要和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兔子五部曲"是他的成功代表作,覆盖了20世纪后半个世纪整整50年的美国社会生活史,将一个小人物"兔子"贯入动荡变迁的社会大背景中,并以他的生活为半径,生动地描绘出当代美国社会的现实。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明显地影响了厄普代克对书中女性人物的态度,小说的写作重心从男权主义倾向转移到女权主义倾向。
-
论《故事新编》中女性意识的强化
-
作者:
李敏霞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男权主义
-
描述:
《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13年,集中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体系的深邃思考。鲁迅力图站在现代女性的立场,重新审视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妇女问题的重新思考里包含激进的鲁迅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和重新呈现,也构成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为妇女问题的探讨提供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故事新编》中的妇女形象,正在走着觉醒、反抗、独立、解放的现代女性道路。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确立,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道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强化,使我们在《故事新编》中看到一种超越传统的、具有后现代思维的全新的历史
-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创作的特点
-
作者:
杨楠
来源: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状态
女性文学
男权主义
-
描述:
通过对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特征的分析,揭示了造成女性生存困境与被动地位的种种问题,为女性解放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从而在女性文学话语实践方面迈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一步。
-
林自的女性文学写作特征
-
作者:
刘绍武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
女性
男权主义
-
描述:
林白的文学创作,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着力表现女性的生存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在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形态中,首要的任务是凸显女性话语,颠覆从而消解男性中心话语的统治,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林白用写作消解男权话语的意图十分明显.把女性与文化连接在一起,呈现女性的理想和能力。
-
《东周列国志》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彭卓飒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周列国志》
丰富与矛盾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
描述: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崇祯年间冯梦龙在余邵鱼的《列国志传》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继《三国演义》之后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女性形象多达150人,是不可忽视的一组群体形象。本文从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入手,发掘《东周列国志》中女性形象的多元和丰富,揭示男权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思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对女性的漠视和畸化。同时对作者思想情感上的复杂矛盾性进行一定的揭示。 全文分三章: 第一章对五彩缤纷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从政治风云中被批判的红颜祸水,到被传统道德树立的贤妻良母形象,另外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玛丽·巴顿》中的工人阶级女性形象
-
作者:
付卓茗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巴顿》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男权主义
-
描述: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在那个时代,很多作家以其对工业社会的现实主义描写开始走红。在这些作家中,伊丽莎白·克莱格亨·盖斯凯尔更是以对阶级冲突和社会问题的详细再现与众不同。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玛丽·巴顿》中,盖斯凯尔夫人向世人生动地展现了在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下,工人阶级所遭受的悲惨境遇。《玛丽·巴顿》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一直被当作是一本聚焦于阶级冲突的工业时代小说,很多评论家从社会冲突的视角来分析这本小说,但是却忽略了其中暗藏的性别问题,导致这部
-
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女性传媒形象
-
作者:
吴睆子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国女性形象
媒体
男权主义
-
描述:
女性的地位问题,是法国社会几千年以来一直值得深思的问题。它不光只是法国社会一个层面的一部发展史,更是反映了法国社会几千年来的文明变化史。原始社会时期,因生殖崇拜和女性在生产中所占据的主要地位,而确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也由此出现,一妻多夫制即为其显著特点之一。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男性地位开始崛起,女性沦为了男性的附属品,陪葬即是其突出表现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法国的男性权力达到鼎盛,一夫多妻制合法化,此时女性作为附属品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了社会制度的保护与公共道德的肯定。资本主
-
论月份牌中的女性符号
-
作者:
蒋媛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符号
月份牌
符号学
男权主义
-
描述:
近代上海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成为了近代中国、乃至东南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月份牌是这个时期的商家为了更好地宣传产品,赠送给消费者的广告画,张贴在家里既具有查阅日期的功能,还可以长时间地替商家做宣传。月份牌广告作为民国时期的一种主流宣传手段曾经风靡了上海、天津、北京、香港、甚至东南亚国家。它在近代中国广告史上的确可以称的上是一朵奇葩。 本文抓住了月份牌广告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运用时尚的女性符号作为商品的代言人,从符号学的观点入手分析隐藏在女性形象身后的涵义。在今天的广告宣传中,女性依然是广告
<
1
2
3
4
5
...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