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双重声音话语解读汤亭亭的男性形象塑造
作者: 张琴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种族主义   双重声音话语   男权主义  
描述: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1940—)在其代表作《女勇士》(1976)和《中国佬》(1980)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分别刻画了华裔女性和男性,审视了华裔美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长期以来,评论界对于汤亭亭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却对其所塑造的华裔男性形象缺乏关注。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双重声音话语这一视角,运用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汤亭亭这两部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并以此进一步剖析汤亭亭的男性观。 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身份,汤亭亭对于包括其父辈在内的华裔男性有着复杂的
中国朝鲜族女性文学的特点
作者: 吴相顺   来源: 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朝鲜族   女性文学   男权主义  
描述: 朝鲜族女性文学是朝鲜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朝鲜族女性为特定的对象,深入分析发展变化的朝鲜族女性的生活、爱情和心理,探究不同于一般朝鲜族文学的特点.本文将着重论述朝鲜族女性文学的几方面特点。
《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系列论
作者: 文韬   彭在钦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陷   积极意义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描述: 《三国演义》女性形象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工具型、才女型、烈女型、武女型、狡诈型、红颜型这六种主要类型。封建时代背景下的男权思想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深刻影响,《三国演义》揭示了女性形象在男权斗争中的悲剧命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仍然有积极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系列论
作者: 文韬   彭在钦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陷   积极意义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描述: 《三国演义》女性形象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工具型、才女型、烈女型、武女型、狡诈型、红颜型这六种主要类型。封建时代背景下的男权思想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深刻影响,《三国演义》揭示了女性形象在男权斗争中的悲剧命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仍然有积极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系列论
作者: 文韬   彭在钦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陷   积极意义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描述: 《三国演义》女性形象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工具型、才女型、烈女型、武女型、狡诈型、红颜型这六种主要类型。封建时代背景下的男权思想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深刻影响,《三国演义》揭示了女性形象在男权斗争中的悲剧命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仍然有积极的一面。
解读《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佳宁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暗之心》   康拉德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权主义  
描述: 《黑暗之心》中的女性有马洛的姨妈,贸易公司的两位看门人,库尔兹的非洲情妇和未婚妻。康拉德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不是简单的普通女性形象了,她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反映,对女性的社会反映。本文将通过对《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并且分析康拉德是否是名真正的"厌女症"的男权主义者。
“昙花一现的反叛”浅析网络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传统回归
作者: 王晓非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   女性形象   安妮宝贝   男权主义   第二性  
描述: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一直笼罩着浓厚的男权主义阴影,古典文学中的"怨妇"、现代文学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当代文学中的"第二性"定位,大致体现了这一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网络文学发展中,以《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遗情书》等一批女性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代表,女性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但在网络精英文化向网络大众文化转变的过程中,男性文化及价值体系再次夺回统治地位,"反叛"归于无声。独立自我,敢于张扬,甚至挑衅男权的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荡然无存。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重新回归到了与古典"才子佳人"般配的"白富
女性生命本体欲望的消解与反消解:陈忠实《白鹿原》女性形象论
作者: 王鹏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法制度   性放纵   性压抑   审父   男权主义  
描述: 《白鹿原》无疑是陈忠实在20世纪90年代给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的一针强心剂,作为一部民族心灵秘史,他在《白鹿原》中以厚重的笔墨着力刻画了三类风格各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白嘉轩之母是男权主义与宗法制度帮凶的代表;田小娥则是白鹿原上盛开的一朵恶之花,以她为核心的性放纵,极富人性色彩与女性觉醒意识;鹿兆鹏之妻则是宗法制度与封建社会合谋造成的另一种牺牲品,长久的性压抑造成了她最后的疯魔。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比较
作者: 夏侯轩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花女   爱情   悲剧命运   杜十娘   男权主义  
描述: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一个生活在16世纪末封建社会的中国明代,一个生活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国,却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和生活遭遇。通过分析他们相同的命运和不同的人身自由度、性格气质、爱情观念,认为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又是爱情悲剧,这都源于男权社会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因此,她们的爱情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试析《红楼梦》女性主义观念的确立与消解
作者: 高娓娓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消解   《红楼梦》   女权观念   男权主义  
描述: 《红楼梦》以其人本主义的情爱关怀和独创性的艺术手法,改变了传统文学女性观念的空洞能指,把女性形象重新拉回到了女性主义本位。它从性别差异入手,形成女性性别意识和女性经验的独特表达,关注女性生活及其权利的伸张,强调“双性气质”的开拓,并为调和两性的差异和对立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然而,由于男性话语权力的统治地位及渗透作用,其女性意识和女权观念在确立的过程中,又呈现出消解的特征。
< 1 2 3 4 5 6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