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性话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88 条
-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
-
作者:
任葆华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男性主体
诗作
中国古代
闺怨诗
解读
女性形象
王昌龄
-
描述: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
-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王昌龄男性话语的另一种读解
-
作者:
任葆华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男性文化
男性主体
中国古代
闺怨诗
读解
女性形象
王昌龄
-
描述:
在中国古代的闺怨诗中,有不少诗作是出自男性之手。这些男性诗人或以女性的身份和口吻代女性立言,或从男性主体的角度叙写闺阁中的女性,但无论从那个角度入手,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对女性不幸遭际和命运的同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抒写了闺阁女性郁积在胸的孤苦与幽怨。因此,有人把此类诗称之为“男性文化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但是,任何一个男性诗人,他毕竟不是女性,所以他无法进入女性的经验世界中,女性独特的个人生活空间、独有的女性感觉和生理心理体验等,都是男性诗人无法体察的。所以男性诗人闺怨诗中的女性形象,无疑都是男性主体异己的想象
-
白蛇传说的女性主义研究
-
作者:
黄宝富
左继华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男性话语
娘子
思想观念
女性意识
女性意象
雷峰塔
白蛇传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
描述:
女性屈从于男性的社会历史和思想观念,导致女性主体在社会权威话语序列中缺乏塑造自我意象的文化力量,女性形象在男权话语之下被编造或被分裂.符合男性欲望和想象的女性意象,被描绘为温顺可爱的天使:而违逆男性规训的女性形象,则被无限制地妖魔化.蛇的意象,因为柔软绵长的外貌和伏地而行的姿态,成为男性话语描绘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想象符号,又源于蛇的神秘质地和毒性攻击性被赋予和生成了女性性格的阴险、狡猾、毒辣等负面定义.白蛇的女性传说,在历史叙述中不断变异和变化,然而,总是难以摆脱被男性描述的依附型命运.
-
潘金莲影视形象与女性性别歧视
-
作者:
郭安
郑燕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男性话语
性别歧视
视觉景观
母题
杀夫
女性叙事
阐释空间
性别观念
男性中心
-
描述:
潘金莲作为"具有其心理的一切错综的人",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强大的阐释空间。潘金莲形象妖艳、淫荡、恶毒,具备"美而坏"女性叙事的一切想象,潘金莲"失配、乱伦、杀夫、杀嫂"[1]的故事原型充满
-
从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看女性主义的发展
-
作者:
夏冰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文学作品
文学传统
中心文化
性和谐
陈染
女性形象塑造
反叛性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外乎女人和男人,而在长期的男性话语中心的统治下,女性"象牙女郎"形象已尘埃落定,甚至内化成评价女性的权威标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萌芽、发展的,旨在消解菲勒斯中心地位。它在前期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的建立之基础上,逐渐从用身躯撞击男权神话大门的鲁莽中走出,以一种"超性别"的姿态与男性携手去彻底解构男权神话,摆脱"边缘"和"无言"的尴尬境地,试图开发出一条"双性和谐"的道路,成为反叛性、抗争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
-
五四“爱美剧”中的“新女性”
-
作者:
周成华
姜丽清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瑞
中国现代话剧
社会问题剧
男性话语
新女性形象
田汉
五四启蒙
话剧运动
女性解放
易卜生
-
描述:
在"爱美剧"运动中,第一次出现了男女合演——由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惟一的女学生吴瑞燕演陈大悲《英雄与美人》中的女主角,这是话剧运动在女性解放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令人称道的是,"爱美剧"中还塑造了许多"新女性"的形象,这些"新女性"既代表了五四启蒙文学的女性解放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五四启蒙文学对女性的遮蔽。一、刚刚觉醒的新女性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民众戏剧社的作家们也试图以"提
-
丛林樊篱中的悲剧化“他者”
-
作者:
刘鹏康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地位
“男尊女卑”
男性话语
波伏娃
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者
现实主义文学
男性意象
权制
形成时期
-
描述:
亨利·劳森开创了19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民族主义和丛林文学传统,被尊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他灵活运用了短篇小说的形式,以澳大利亚特有的丛林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澳大利亚民族形成时期丛林人的艰难生活。《赶牲畜人的妻子》塑造了一位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一度被奉为早期澳大利亚女性的典范。以往对该作品的解读多从丛林女性的伟大形象切入,颂扬丛林女性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母爱。然而换一种
-
女性视角下斯蒂芬·茨威格小说思维模式的深层解读——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森林上空的那颗星》为例
-
作者:
刘潇
来源:
唐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模式
情感要求
男性话语
女性视角
著名小说家
茨威格
心理描写
深层解读
同类题材
斯蒂
-
描述: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以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许多闻名于世、为大家所喜爱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对茨威格的两部同类题材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森林上空的那颗星》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他的创作其实暗含了男性至上的思维模式和话语模式。一、对作家和作品的梳理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五十多种语言,他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茨威格受弗洛伊
-
“红楼”悲歌:《初吻》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人们
-
作者:
郭鑫
来源:
当代小说(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男性话语
生命体验
红楼梦
端木蕻良
母亲
家庭背景
侮辱
社会下层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东北作家群中,端木蕻良是擅长写女性的一个作家。首先,家庭背景是他写作的资源,他出身在一个地主家庭,是在母亲和女婢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具有接触揣摩各式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其次,端木蕻良从小爱读《红楼梦》,这为他创作丰满的女性形象提供了范例。他的笔下有社会下层女性,如《浑河的急流》中的水芹子;有上层贵族女性,像《科
-
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呐喊
-
作者:
周志高
王晓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话语
文化语境
资产阶级
家庭教师
苔丝
罗切斯特
幸福
女性形象
简爱
-
描述:
一、引言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托马斯·哈代同处于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处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传统与现代冲突裂变的时期,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简爱和苔丝都是当时具有社会典型意义的人物,她们是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底层人物家庭教师和农民,是作家向传统习俗和社会不公进行宣战的利剑。在当时,家庭教师是一个受人歧视的职业,夏洛蒂对此是深有感触的。而农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逐渐地丧失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逐步地沦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这两个生活在同一国度、备受压迫和歧视的女性,却有着坚强的性格和反叛的女性意识,她们没有做父权
<
1
2
3
4
5
6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