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男性角色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八十年代   女作家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张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在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女作家一直在做着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是冯沅君式的对男人爱与庇护的寻求;要么是花木兰式的女扮男装.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男性话语表述方式使女性文学徒有其名而无实际特色.牺牲女性意识的这种文学选择对女作家来说是一份丰富而无边的隐痛,而在创作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触及自己的隐痛,试图通过肉体和欲望的超越寻找自己话语讲述的权力,消解作为社会文化主体的男性话语.性别的怨恨与创痛成为弥漫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主旋律。
从蒙昧到觉醒——从《杀夫》到《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看女性问题
作者: 王琪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色彩   《杀夫》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女性意识   女性眼中   女子   旧式妇女   女性主义者   文学选刊  
描述: 港台女作家李昂和西西在当代作家中是较为著名的,她们不懈地挖掘女性的心路历程,塑造女性形象,表达女性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在文学界打开了一番天地。她们共同受西方“新女性主义”的影响,主张妇女“先做人,然后再做女人”,强调女性作为人的尊严与独立。女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是她们在《杀夫》(以下简称《杀》)和《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以下简称《像》)中表达的内容,但书写的角度不同。李昂的眼光回到了过去,抱着揭示和批判的态度,展示出封建礼教和宗法压制下女性的悲惨处境,这时的女性对命运的抗争是朦胧的、不自觉的。作者的眼光向外,
泰国与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中女性形象及后女性主义叙事解析
作者: 徐佩玲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话语   歧视   后女性   消费社会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边缘  
描述: 自从父权制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形态以来,父权宗法制居于君临天下的统治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造就了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文化形态。男性视角、观点、声音成为主导性的文化形态,而女性视角、观点、声音被排斥、忽略,不得不成为边缘化的文化形态。20世纪90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潮流进入东方国家如中国与泰国,它其中之一的特征就是重视“边缘”的话语包括女性形象。因此社会越来越看重女性在经济、政治、国际等各种领域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大众传媒——它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体现出女性形象变化的多元景观。同时,发展中国家如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作者: 刘海霞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确立   处境   年代   女权主义   中国   女性人格   台湾省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女性形象  
描述: 自我意识的回归——台湾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