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郑正秋电影中的民国女性形象
作者: 陈舒慧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女性   电影   郑正秋  
描述: 上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人开始开启探索电影艺术道路,并立志于将电影作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一种工具。编导郑正秋正作为其中一员主将,以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为目标,在电影中塑造了大量特色鲜明的民国女性形象。
性别与叙事: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素萍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张艺谋   叙事   性别  
描述: 张艺谋为中国的电影提供了一个艺术与商业组合的成功经验,他的作品一再打破中国电影市场的沉寂,张艺谋其人及其作品成为电影理论界长期的热点。但是在张艺谋的一系列电影中,女性意识依然遮蔽在男权话语之中,影片仍然未逃脱"女人被讲述"的传统模式。
论二十世纪二十~二十世纪“论说文主义”的兴衰史
作者: 吴勇立   来源: 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劳动妇女   题材  
描述: 二十世纪二十~四十年代中国银幕上描写都市劳动妇女的影片达三十部之多,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标志着社会下层的女性以独立的人格登上了社会与文艺舞台。不仅如此,这些电影还塑造
论二十世纪二十~四十年代中国银幕上的都市劳动妇女形象
作者: 房宁   来源: 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劳动妇女   题材  
描述: 二十世纪二十一四十年代中国银幕上描写都市劳动妇女的影片达三十部之多,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标志着社会下层的女性以独立的人格登上了社会与文艺舞台。不仅如此,这些电影还塑造
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 万静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理想   电影   谢晋   演变   女性形象  
描述: 谢晋的电影往往把女性塑造成人文和道德理想的化身。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的电影里面呈现出不同特征,这种演变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段]
从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人物形象看中美女性文化
作者: 王瑞琨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电影   中国   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  
描述: 本论文从中美两部女性主义的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女性形象的不同命运来展示中美两国不同的女性文化。女性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与作为人类群体的女性的特征相联系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自然活动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精神活动方式——以及为这种独特的活动方式所创造、所凭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女性文化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标志之一,它具有生命文化、情感文化、个体文化的特色。女性主义始于18世纪的人文主义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它实际上是女性要求在政治,社会和教育上与男性
略论大众传媒的性别话语实践
作者: 隋少杰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电影   女性特质   文化语境   性别关系   西西里   父权制文化   大众传媒   话语实践   女性形象  
描述: 略论大众传媒的性别话语实践
20世纪末电影中的“性别角色”的置换现象分析
作者: 朱凌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秩序   电影   黄蜀芹   钟馗   置换   性别身份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角色   中国女性  
描述: 人类诞生伊始,就是有性别差异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张岱年先生说:“一阴一阳,继续不绝,这是本然的善。如果不是继续不绝,则事物将皆绝灭,就无善可言了。由一阴一阳之道而形成具体的物,于是有性。”①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不可无也。②然而,在几千年封建男权统治下,男权制度压抑了女性的生命本色,将男性的霸权建立在女性臣服甚至泯灭“个性”的基础上,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花木兰、女驸马、穆桂英等以男性身份站在男性舞台上演绎性别的神话。“花木兰”的神话无疑僭越了性别秩序,这是在中
游走于城乡之间的平实人生——评衣向东近年的小说创作
作者: 王姗思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实   电影   作者   人性   小说创作   读者来信   光漂白   人生   出租车司机   女性人物  
描述: 当代著名作家衣向东近年来以其小说创作的高产高质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作为原发其小说最多的本刊,不断收到读者的电话和信件,表示了对衣向东小说的喜爱和赞赏。本期特选取了一封读者来信,以期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衣向东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