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形象的诞生
作者: 孙燕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他者   生态女性主义   两性伦理   形象塑造者   女性形象  
描述: 他者形象是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这种形象不是他者现实本身,而是形象的塑造者和表现者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价值取向、理解、欲求创造出来的。在此意义上,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经由型塑者的意识过滤后的产物,是呈载着型塑者自身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和欲望的混合物。这种形象源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是为两性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一种语言性表述。而这种对现实的表述决不等于现实,它负载着大量的文化意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本文拟从形象的塑造出发,从形象学的角度
女性身份的追寻:《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汪文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啊   薇拉·凯瑟   拓荒者》   女性形象   美国文学创作  
描述: 薇拉·凯瑟(1873—1947)是20世纪前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啊,拓荒者!》是草原三部曲之一,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经典之作。本论文将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分析《啊,拓荒者!》中展现出的女性在大自然中自我身份追寻以及对大自然的逐步认识与融合的过程,以此展现在拓荒年代的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形象,颂扬人们在认识、接受自然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人类统治自然和男人统治女人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生态思想和女性主义相结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
《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赵学婧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蜜蜂的秘密生活》   生态女性主义   主题   人物塑造   苏·蒙克·基德   意象  
描述: 《蜜蜂的秘密生活》是非裔美籍女作家苏·蒙克·基德的一部畅销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就受到读者的空前欢迎并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两年多并获得多项大奖。它是一部以成长为题材的生态女性主义经典作品,讲述了白人女孩莉莉的成长故事,通过回归自然的寻爱之旅,莉莉最终走向成熟,完成心灵的蜕变,学会爱与被爱,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思想与女性主义相结合,试图在生态批评的基础上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探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环境意识,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剥削与压迫的问题以
多丽丝·莱辛再认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父权制下的压迫
作者: 薛晓颖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父权制   大男子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描述: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题具有多样性,从宏观的种族问题到细微的男女私人情感,从对异域情调的情有独钟到对本土的都市“自由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无不诉诸她的笔端。而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她的获奖原因是,“因其将自已的怀疑,激情以及想象力投入在对分裂的文明的审视上”。 综观我国对莱辛的研究可以发现,学术界大都从女权思想、女性生存、女性形象和艺术手法等角度切入,而对其生态意识和生态关怀关注不够,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发表的论文只有山东大
《去吧,摩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李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女权运动   小说创作   《去吧   长篇小说   摩西》   女性形象  
描述: 福克纳于 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篇小说《去吧,摩西》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面世,就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评论家的关注,他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但都不能穷尽对它的诠释.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一生态女性主义来探讨《去吧,摩西》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成功地把种族、性别和自然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意识到有色人种、女性和自然都处在受歧视和压迫的地位,都受男性,尤其是白人男性的统治.女权运动和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韩东娟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艾丽丝·门罗   《逃离》   和谐  
描述: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世界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不仅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更因其作品常通过城市小镇普通居民的平凡生活来反映生老病死等严肃主题而被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誉为“当代契诃夫”。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门罗不仅在其作品中寄予其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而且还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展现其对于生态的关切。无论是在其早期作品《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还是近期作品《逃离》中,门罗都把其剑锋直指父权制以及人类中心主义,抨击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而这正与生态女性主义的主旨相吻合。
自然·女性: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哈代小说
作者: 李千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生态观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观   解放   “符号化”   二元制  
描述: 托马斯·哈代作为一个世纪之交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既继承了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精神和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开启了现代小说新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之门,由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研究哈代作品的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对哈代作品的传统解读,这类文章大都集中在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性、哈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哈代的宗教观以及哈代小说的艺术特色这几点上;一种是对哈代作品的现代解读,运用的比较多的包括象征主义、女性主义、现代心理学、结构主义以及阐释学等方法论。解读的视角不同,对于作品中的一类因素的看法自然也就不同,传统与
曼斯菲尔德伯纳尔系列短篇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媛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生态女性主义   伯纳尔系列短篇   自然   女性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以五部短篇小说集赢得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高超的创作技巧,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彻底改变了二十世纪的英国短篇小说。故长期以来被誉为“英国的契诃夫”和“短篇小说的乔伊斯”。 伯纳尔系列短篇因其淡化的情节,细腻的笔法,散文诗般的行文被称为曼斯菲尔德的独创性成果。作品以新西兰为背景,如实记录了“生活的片段”。曼斯菲尔德是位风格独特的文体家,长期以来,评论界一直关注其新颖的写作技巧和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少有学者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其
从《十三夜》与《伸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王延红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意识   生态女性主义   樋口一叶   宫本百合子   觉醒  
描述: 樋口一叶是明治女流文学的第一人,也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宫本百合子是著名无产阶级作家、人道主义作家,写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妇女运动等各种社会活动。两位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且对当今女性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选取了两位作家作品中以女性离婚为主题的小说即樋口一叶的《十三夜》和宫本百合子的《伸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作品反映的从明治时期到大正时期约30年间日本女性意识的觉醒。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更好地解决由男性和女性这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素组成的家庭如何和谐共处这一社会问
论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意义和困境
作者: 彭慧洁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女性主义   人类   自然   男性   女性  
描述: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由当代妇女运动与环境运动结合并逐渐发展壮大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拉开了当代环境运动的序幕。女性主义运动也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迅速超越传统范围。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在《女性主义或者毁灭》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自此,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在西方迅速发展传递开来。 该思想分为不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卡伦·J·沃伦、卡洛琳·麦茜特、苏珊·格里芬、范达娜·席瓦、瓦尔·普
< 1 2 3 ... 23 24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