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娜拉:何处是归程──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
作者: 徐珊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爱情   女性生存   女性形象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描述: 一、引言关于“女性文学”的界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就是女作家的作品,有的以为凡是关于妇女题材的作品就是女性文学,还有的则认定是女作家表现妇女自身的作品才是正宗的女性文学。本文对女性文学的定义,选取第三种说法。因为,一般来说,女作家是女性文学的创作主体...
九十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盛英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女作家   性别特征   王安忆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时代女性  
描述: 90年代,对于大陆女作家而言,是她们推进女性文学迈向成熟、丰腴的关键年头。她们自觉地在女人首先是人的前提下,强化、鲜明自身性别特征,致使人的自觉和女性自觉得以更完善的结合与统一。然而,基于对男性中心文化的抵梧,
女性:如何从肉体回归身体——兼论《桃之夭夭》《青狐》对女性肉体的描述
作者: 李清霞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蒙   《桃之夭夭》   “身体话语”   身体特征   王安忆   肉体欲望   中国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青狐》  
描述: 自从男权中心秩序被确立以来,女性就作为男性欲望的对象存在着,女性是男性的财富,供男性享乐。女性身体的欲望对象化是随着父系氏族文化取代母系氏族文化而出现的。在父系氏族文化的早期,男性欲望的对象是最具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当女性不再纯粹作为生殖工具为某些男性所拥有时,女性身体的美丽成为男性追逐的另一目标。无论作为生殖工具,还是财富象征,男性渴望占有的始终是女性的身体。
女性文学美学风貌的现代嬗变──女性文学艺术追求的现代衍进之一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叔叔的故事》   美学风貌   新时期   女作家   王安忆   现代主义   “病态美”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艺术追求  
描述: 女性文学美学风貌的现代嬗变──女性文学艺术追求的现代衍进之一任一鸣中国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前行后,于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再度崛起。①崛起后的女性文学经历了由以张洁、张抗抗为代表的追寻理想爱情,到以张洁、张辛欣为代表的追寻女性“自我”价...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兼与80年代女性文学比较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解构   女性作家   新时期   王安忆   女性话语   中国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文学追寻女性“自我”价值,转向女性主义文学置疑被男性中心文化异化了的“女性主体”;由女性文学中觉醒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不平等境遇的困惑与抗争,转向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其女性人物,对男性中心文化予以游戏与解构。前者典型的是以张洁的《方舟》、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发展阶段;后者典型的是以王安忆
生活是平行的前进,还是螺旋的上升? ——再谈王安忆《流逝》
作者: 李爱兰   来源: 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再谈   女主人公   性格塑造   王安忆   评论   中篇小说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文革   家庭主妇  
描述: 王安忆的中篇小说《流逝》自发表以来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和评论,但大多是从欧阳端丽的人物形象谈起,王安忆在文中的不同形象的塑造也向读者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价值。《流逝》写的是文革中的故事,它通过对一个资本家家庭在十年动乱中生活境遇变迁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女主人公欧阳端丽的性格塑造,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苦难
由道德理性向感性实体的回归——对女性描写中一种流向的文化思考
作者: 梅向东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女性美   道德感   新时期十年文学   生命本体   道德理性   王安忆   感性实体   女性形象   集体无意识  
描述: “女性美是人类美的最高表现,在这种表现中可以看到新的事物的诞生,看到美好事物的生长、开花和凋落.”(苏霍姆林斯基语)基于此,我们想从新时期十年文学的两端抽出两个女性形象来,对女性描写中的一种流向作一些文化心理的思考。这两个形象是陆文婷和王安忆《小城之恋》中的“她”。
中国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作者: 盛英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新时期   中国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中国妇女   女性自我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古代中国,随着母系社会的解体,妇女几乎成为历史盲点。唯在文学作品、尤其在女性文学创作中,才留存一些她们真实的身影,吐露她们由衷的心声,致使中国妇女没有完全地从历史风烟中消失。 自《诗经》开始,一直到近人单士厘编的《清闺秀艺文略》止,载入文集、有案可稽的女诗人、女作家,数量可观。她们大致由女皇后妃、女官宫娥、名媛闺和、娼尼婢妾等各阶层妇女组成。其间,凡出身名门,家境富裕、氛围儒雅的女作家,她们大多早慧早热、多才多艺。谢道韫、徐惠、李冶、上官婉儿、朱淑真等,作文时无不挥笔立就,禀赋过人。明代女诗人沈宜修及其
直面人生的悲哀:《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比较
作者: 施萍   来源: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文学作品   张爱玲小说   王安忆   香港   直面人生   《倾城之恋》   情与爱   女性形象   上海女性  
描述: 直面人生的悲哀:《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比较
生命原欲中女性自我形象的重铸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女性自我   女性创作   原欲   女性自救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描述: 新时期女作家们的创作只有到了张洁的《方舟》,才开启了真正的女性性别意义上的创作起点,也标志着女性自我形象重铸的肇始。80年代的中后期文坛上,在女性文学的小说和诗歌等创作中,陌生的女欲体验和隐秘的情感意向如破闸的洪水漫溢整个文坛。这一切显示了女性文学创作的长足进展以及女性意识走向成熟发展的趋势。但这部分创作难免不出现性爱悲剧性的结局,难免不以过多地描述女性的性力和原欲而“屏蔽”了所有的外在的现实背景环境及各种社会性因素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