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独立】搜索到相关结果 164 条
-
寻求个性独立与解放的妇女主义设想:《紫颜色》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郑绍燕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种族主义
独立
反性别主义
女性
-
描述:
艾丽丝.沃克的进步之处在于她既不像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那样重种族政治而忽略性别政治,也不像其他激进的女性主义者那样完全否定与男性通过对话来达到相互宽容、合作的可能性,而是提出应将反种族主义斗争与反性别主义斗争相结合,通过女性之间的互助互爱和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争取自尊自强、平等幸福的新生活,进而走向全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庆玫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女性意识
亦舒
平等
-
描述:
亦舒小说把女性意识探索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其女性意识主要表现为平等的两性关系、反父权的思想、姐妹情谊的书写等方面。究其原因,是基于亦舒的个人经历、香港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因素。这种女性意识使其小说在当代女性文学中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
战争洗礼后的坚强-多丽丝莱辛《最甜美的梦》的文化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李文佳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文化女性主义
坚强
-
描述: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写作视角多种多样,她的才华为她赢得了享誉世界的美名。然而多丽丝·莱辛对女权主义的书写历来给评论界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看,莱辛的人物形象不但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特点,而且有着响亮的女权主义称谓:自由女性。但是作者莱辛本人却多次发表声明,称自己不愿意被列为女权主义作家,更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用为两性之间的战争。尽管莱辛在创作中有意回避女权主义主流批评,但是其作品中表现出受女权主义前辈们的影响却
-
评《紫色》中西丽从自我否定到独立的成长历程
-
作者:
陈丽媛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独立
自我否定
觉醒
-
描述:
艾丽斯沃克以她的作品《紫色》赢得普利策奖而著名,她是当代最显著,最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由于作品《紫色》的出版,艾丽斯沃克被授予“国家书评奖”和“美国图书奖”。她最著名的小说《紫色》为艾丽斯·沃克赢得来自世界各地的荣誉。由于成长在奴隶制时期,黑人妇女不论在家庭还是社会都处在最低的地位,同时也遭到黑人男性的歧视,因此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命运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关注黑人女性的问题。她不仅描绘黑人妇女的爱和恨,而且描写黑人女性对权利和身份的寻求。她还介绍了新的术语“女性主义”。本论
-
塔拉庄园上火红的玫瑰-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斯嘉丽·奥哈拉
-
作者:
朱川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玛格丽特·米歇尔
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飘》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表现美国南北战争前后人们生活及心理变化的作品。其中描写的妇女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丝毫不亚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在当时男女所处的不平等的时代中,《飘》被认为是一部具有早期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尤其是《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她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有着漂亮的容颜,这激发了男性对女性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她坚强,反叛,在遇到困难时,斯嘉丽肩负起为家人和朋友排忧解难的重任。一百多年前,玛格丽特·米歇尔创造了这样一个勇敢,无畏的女性形象,从她反抗主流价值观,争取自己
-
《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于谧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女性意识
精神追求
平等
-
描述:
夏洛蒂·勃郎特和艾米莉·勃郎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她们的著作《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她们的作品中对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深入的描写。勃朗特姐妹处于从浪漫主义向维多利亚时代过渡的时期。《简·爱》和《呼啸山庄》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和表达的女性话语受到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写作亚文化环境的限定和影响。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中男性中心话语或社会心理都把女人设定为两种极端的类型:天使和恶魔。而浪漫主义诗人则一直认为女性形象应该是男人的美好品格的折射。这些观点决定了十九世纪女性写作的亚
-
论《尤道弗的神秘》中安•拉德克利夫的女性意识
-
作者:
连洁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独立
女性意识
自我
-
描述:
安•拉德克利夫 (1764-1826) 是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女性哥特小说家之一,在哥特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了众多的通俗以及经典文学家。她以哥特小说为平台,注重描写女性在父权制压迫下迷失自我、发现自我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的经历,不仅揭示了父权制的黑暗与不公,而且激励女性挑战并反抗父权制。《尤道弗的神秘》是安最重要的代表作,显示出她鲜明的女性意识,但国内外大多数的批评家却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解读《尤道弗的神秘》,旨在探讨作家安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从
-
现代女性的生存图景——亦舒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何泯爽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追爱
亦舒
寂寞
女性形象
-
描述:
亦舒在其小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女性形象最为深入人心,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并体现其自身对现代女性问题的独特思考。
-
试析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赵婕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独立
形象
黑人女性
解放
-
描述:
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自己的小说之中,以自身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了大量的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表达出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展示出了黑人女性各自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特点,刻画出了黑人女性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
对日剧《mother》《woman》中女性形象群的解读
-
作者:
潘茜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救赎
自我价值
自我认识
话语权
-
描述:
随着日本社会民主改革的进程和两性经济地位的变化,日本女性不在顺从于社会对贤妻良母的要求,奉献自我。她们在投身职场取得了在经济上的独立的同时,也获得了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话语权。她们放弃了心中的执念,敞开心怀、正视自身的问题,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通过对自我主体价值的不断自审来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