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日本女性文学中的物哀审美观:以《青梅竹马》为例
作者: 杨晖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哀   《青梅竹马》   女性文学  
描述: "物哀"是日本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物哀"代表的是对世间万物的抽象化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物的喜爱、感动,也包含有对生命的无奈和赞赏。这种复杂的情感融汇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成为了日本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从日本文学发展史来看,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物哀审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近代女性作家中,樋口一叶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物哀审美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青梅竹马》中,通过对悲剧恋情的描写,运用借物抒情等方式生动体现了物哀审美观。
日本女性文学的审美特质
作者: 刘青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叛   日本女性文学   审美特质   物哀   抗争  
描述: 日本女性文学在日本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女性作家用自己的笔触呈现出了日本女性生活方式、社会地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历史轨迹的变化。紫式部、藤原道纲之母、樋口一叶、谢野晶子、宫本百合子等都是日本女性文学在各个时期的不同代表,她们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的构建了日本女性文学的框架和传统,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试对日本女性文学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进而加深对日本女性文学的探索与理解。
物哀视野下的身体意识:《雪国》与《金陵十三钗》中非传统女性形象的身体观
作者: 李梓恒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哀意象   非传统女性   物哀   身体   符号化   身体意识  
描述: 物哀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其研究大多基于意象,文本架构等美学原理生成的方面。本文通过分析两部文本中的非传统女性形象,从身体意识觉醒的角度,探究物哀这一美学范畴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引出文本里的意象设置,情节架构是如何与人物本身的身体观相互关联,用身体意识的哲学观反思物哀这一美学范畴。
《源氏物语》物哀之美:林文月与丰子恺译本语言之比较
作者: 曾铖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紫式部   林文月   物哀   丰子恺   幽玄  
描述: 本文通过林文月与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语言艺术上的比较得出几点想法:1、自然之美是"物哀"触物感动之心的基础。2、《源》之"幽玄",是一种接触自然风物时普遍流露出的风雅品性,表现了一种自然的、孤独的生命状态之美。3、"知物哀"的主题贯穿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之中。
《源氏物语潮哀之美:林文月与丰子恺译本语言之比较
作者: 曾铖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紫式部   林文月   物哀   丰子恺   幽玄  
描述: 本文通过林文月与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语言艺术上的比较得出几点想法:1、自然之美是“物哀”触物感动之心的基础。2、〈源〉之“幽玄”,是一种接触自然风物时普遍流露出的风雅品性,表现了一种自然的、孤独的生命状态之美。3、“知物哀”的主题贯穿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之中。
生存哲学终极观照中的川端康成:从女性观到死亡观
作者: 高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观   生存哲学   宇宙无意识   女性观   虚无   物哀  
描述: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以“无言的死”,留下了“无限的话”,此后30年间,川端文学的研究家们聚焦川端的死,从多种角度和各个方面研究其中原因,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走入他的心灵世界,乃至走入他的生存哲学世界,探讨他如何看待生与死。日本特殊的文化传统背景——对女性的崇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文化恋母情结”,暗中影响甚至支配着后世文人的思想行为和艺术创作;同时,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缺失母爱,再加上少年时期初恋的失败,形成了川端个人无意识中的“恋母情结”,所以他很早对女性就
雪国·樱花·少女--解读川端康成
作者: 蓝森成   来源: 边疆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雪国   男性形象   美学理想   日本文学   日本人   女性化   物哀   樱花   完整人格   川端康成  
描述: 川端康成写了那样多的小说与散文,但写来写去,都是在对眼前的风物,内心已驻的悲哀、伤感、风物的姿态、荣枯与涨落的动感情状诱发出来的情绪中辗转反侧,从而在物我之间产生一种物我两忘,至上至消,至渗至透的情绪之流."此时正逢秋,人心正多愁."细细品察,我们不难在日本文学的物哀传统的背景下,产生一种浓浓的雪国之樱,凄艳的日本人特有的樱花情结.川端康成的作品人物众千,如春花之耀目,但认真读其作品,真正塑造完整人格的男性形象几乎没有,男人似乎只是一个空洞的符号.而读其作品,人们能够想到的形象都是如:伊豆的舞女、驹子、苗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