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父权】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屋顶英雄:多丽丝·莱辛小说《屋顶丽人》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叶连华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屋顶丽人》
父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屋顶丽人》是莱辛的一篇短篇小说。无论三个男人如何想要引起她的注意,屋顶丽人都始终置之不理,这个屋顶女人以其独特的冷漠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悄无声息地颠覆了父权意识下的女性应有的形象,是一个独立的、不向父权社会妥协的、别样的、有个性的女性形象。
-
论简·奥斯丁与丁玲早期作品中的男性形象
-
作者:
赵星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父权
夫权
消解
-
描述:
简·奥斯丁和丁玲都是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不仅突破了以往用男性视角观照女性的文学传统,塑造了许多反叛男权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笔法,描绘了一批不同于前人作品的男性形象。这些形形色色的男人,或自私虚伪,或不负责任,或简单粗暴,或懦弱无能,几乎完全颠覆了传统文学中高大威猛、英勇果敢的男性形象。即使教养超群的达西,也免不了有着傲慢的缺点。在她们的作品中,无论是还是夫权都被不同程度的消解了。这既是当时社会女性意识觉醒的客观反映,也是两位女作家女性意识表现的一个侧面。
-
从反叛到皈依:《远离尘嚣》中拨示巴形象解析
-
作者:
李小冰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远离尘嚣》
父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远离尘嚣》进行解读发现,哈代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超越了父权传统,说明他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关怀与同情,但同时他也无法彻底摆脱父权意识的束缚,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依然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这是女主人公反叛失败的根本原因。
-
女性维系下的父权
-
作者:
崔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修道士》
安布罗斯
女性
-
描述:
女性在18世纪哥特小说被放置在显著且重要的位置。在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中的女性形象在父权代表人物的去宗教化和帮助父权制代表人物安布罗斯完成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试图以男主人公安布罗斯的毁灭之路为线索,来窥视女性之于父权制度在18世纪英国的状况。
-
论简·奥斯丁与丁玲早期作品中的男性形象
-
作者:
赵星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父权
夫权
消解
-
描述:
简·奥斯丁和丁玲都是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不仅突破了以往用男性视角观照女性的文学传统,塑造了许多反叛男权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笔法,描绘了一批不同于前人作品的男性形象。这些形形色色的男人,或自私虚伪,或不负责任,或简单粗暴,或懦弱无能,几乎完全颠覆了传统文学中高大威猛、英勇果敢的男性形象。即使教养超群的达西,也免不了有着傲慢的缺点。在她们的作品中,无论是还是夫权都被不同程度的消解了。这既是当时社会女性意识觉醒的客观反映,也是两位女作家女性意识表现的一个侧面。
-
相似的思想主题,不同的时代语境:论《光明的孩子》对《觉醒》的重构
-
作者:
林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文化语境
卢守
爱德娜
-
描述:
小说《觉醒》(1899)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肖邦凭借着深厚的语言功底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反抗社会传统的女主人公—爱德娜。《觉醒》被后世誉为女性文学的里程碑。《光明的孩子》是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斯通于1986年发表的小说。该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电影版《觉醒》的拍摄展开,其中爱德娜的扮演者卢安与爱德娜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赋予二人各自生活的特殊性。本文以爱德娜与卢安之间的异同点为切入口,深刻揭露男权文化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形式对女性的摧残。本文标题为《相似的思想主题,不同的文化
-
三重枷锁下的牺牲品:《林中之死》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余春燕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自然环境
社会制度
婚姻生活
女性
-
描述:
《林中之死》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杰作之一,描写一位地位卑微的农村老妇女凄惨孤苦的一生,最后以死相抗抵制父权和夫权的压迫。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套在格莱姆斯夫人脖子上的三重枷锁,即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婚姻生活和自然环境,来说明男权制度下的女性形象。
-
《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中的爱尔兰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志敏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父权
女性特质
他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罗迪·多伊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成功的小说家,被誉为继乔伊斯之后书写都柏林的文坛泰斗。多伊尔的小说关注的是都柏林的普通工人阶级,其中两部小说《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以爱尔兰女性为主题。通过研究这两部小说,这篇论文表明爱尔兰女性已经从传统缄默走向现代独立。同时,该论文认为,爱尔兰女性的地位和经历,是由经济体制、国家制度、教会、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妇女运动决定的。依据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本文指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爱尔兰女性被物化为他者。随着二十世纪后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妇女运动的影响,爱尔兰女性开始走向独立
-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历程
-
作者:
陆泉枝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姐妹
父权
莫里森
种族
-
描述:
作为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在她的创作实践中以话语作为手段,字里行间流露着黑人作家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在1993年的诺贝尔获奖致辞中,莫里森以“手中之鸟”喻示语言,告诫作家和读者要警惕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任或机构审查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和潜在暴力。因为作者深谙这个道理,即语言就是力量,即可以创造,也可以毁灭。尽管莫里森从未公开承认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从她目前所创作的九本小说和撰写的两部文学评论集中,我们不难发现黑人女性人物不仅被前置于她的作品之中,而且处于绝对地位。作者正是以
-
父权统治下女性难以逃脱的悲惨命运:《悲悼》女性视角解读
-
作者:
周晓燕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惨命运
父权
尤金·奥尼尔
女性意识
觉醒
女性主义
-
描述:
斐然。本文以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试图从父权对女性生活影响方面对奥尼尔作品《悲悼》中的女性人物---克里斯汀及莱维尼亚的生活遭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及女性反抗压制所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