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爱情】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女性意识的多维张扬: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策略
-
作者:
毛正天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
女权主义
叙事
20世纪女性文学
爱情
-
描述:
20世纪女性文学对爱情有着唯美的永恒追求 ,催动着爱情“女神”的诞生 ,也在追求之中得不到理解而进入“私人化”空间进行性爱原欲的过度张扬 ,“女神”顿时回归为“女人”,而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始终伴随这一
-
从生命本体到自我价值追求的幻灭
-
作者:
李金杰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人性
女权主义
生命本能
身体
爱情
-
描述:
的束缚,大胆地从生命本真(或说生命本能)及其指向(即通过追求爱情幸福实现自我价值)这一角度分析哈代小说中的女性群体,不妨认为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既然“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福柯语),那么
-
不一定是真理 却一定是信念--《浪漫的事》诠释都市情爱的新角度
-
作者:
陈玮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生活题材
人生信念
爱情
婚姻
《浪漫的事》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是电视剧制作业的龙头老大,“老大”地位的确立或许不在于某一单项的出色,比如它的财(才)大气粗、它的央视身份、它领唱主旋律的责任和策略、它积累的声誉、它的号召力……而在其整合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它擅长平衡产业规律、艺术规律和意识形态
-
从《古事记》看日本妇女性格的形成
-
作者:
肖书文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事记》
婚姻关系
性格
爱情
国家政治
日本女性
家庭
-
描述:
性往往体现出以情感和爱情为基点来处理政治和家庭关系,自仁德天皇以后的日本女性则越来越把恋爱视为人生的真正意义。由此形成了日本女性柔顺、体贴、忍耐、坚韧、细腻和善于言辞的特点,但也包含有对家庭义务和国家政治的献身精神。
-
云南少数民族女作家笔下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
作者:
袁美华
来源:
滇池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构成
男性作家
人文景观
女作家
民间故事
文化传统
爱情
影视作品
女性形象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提起云南,人们就会想到天上的云彩,想到它奇特的山川地貌,悠悠的历史岁月,众多的民族构成和引人人胜的人文景观,而这一切,似乎都凝聚在各族妇女绮丽多姿的服饰上,高亢婉转的歌喉中,婀娜蹁跹的舞步里。很多描写云南的影视作品也总是乐于展示这一切,比如《芦笙恋歌》、《阿诗玛》、《孔雀公主》等,这些作品无疑满足了外界对云南的好奇心,也塑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不过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这些形象大多是男性作家塑造的(有的是男作家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正如云南女作家黄玲所说:许
-
找个“空间”给自己
-
作者:
王薇
来源:
经理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工作状态
生活方式
中国
婚姻
爱情
职业生涯
家庭
-
描述:
你要保留职业女性的形象,也要保持你热爱生命的灵魂。或许你需要一个中间地带可以让你自由游走……
-
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困境
-
作者:
梁欢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作家
中国女性文学
困境
爱情
价值标准
事业成功
个人价值
女性生存
男性
-
描述:
有人预言:21世纪是她世纪,21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这种说法虽有失偏颇,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中国的女作家们以非凡的智慧、才华和勇气,以女性独特的声音加入到文学大合唱中,成为无法忽略的亮点和热点,为整个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爱无能”现象为何青睐都市白领?
-
作者:
阿竹
来源:
科学养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疾病
世界性
自我价值
都市白领
问卷调查
女性学
爱情
发达国
“流行病”
女大学生
-
描述:
近年来,一些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大龄都市白领坚持单身的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人为什么不愿去爱、不会去爱,甚至不懂得去爱呢?有关专家们研究以后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爱无能”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发达国家也不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