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爱情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窥探虹影与众不同的爱情观
-
作者:
向丹丹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虹影
-
描述: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作家,她的个性、思想、行为都与众不同,本文从爱情观入手,分析虹影与普通人在爱情观上的差异。
-
透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其爱情观
-
作者:
杜姗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很多以爱情为创作题材,其作品内容丰富,韵味无穷。在其创作的37部剧作当中,他成功地塑造了1 28位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解读其对于
-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
-
作者:
关薇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妥协
爱情观
情教
女性
-
描述:
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了诸多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教"思想。一方面,作者希望以呼唤个性自由为出发点来肯定女性的爱情追求;另一方面,却又不自觉地显现出对理性规范的妥协。这是时代赋予文人的矛盾的创作观。
-
从传播学角度看舒婷的《致橡树》
-
作者:
戴小霞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女性形象
精神指导
-
描述:
舒婷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的代表作《致橡树》是一首爱情宣言,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和传统的女性形象;传递了一种高尚美好的爱情,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女性形象。《致橡树》风靡至今,离不开诗歌本身丰富的时代意义和精神,而当今的多种传播途径与方式也无疑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
东方式的被动,西方式的主动:白流苏与简爱形象比较
-
作者:
李雪华
来源: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自流苏
简爱
女性
-
描述:
文化体系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阐释出东、西方女性在爱情观等方面的差异。
-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崛起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
-
作者:
姜自敏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自我意识
爱情观
当代女性
-
描述:
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屈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独立自尊、自由平等的爱情观的分析,阐述了该观点不仅成为当时社会女性的典范,甚至在当前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深深影响了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
-
浅谈汉乐府中女性的爱情观
-
作者:
常聪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乐府
爱情观
女性
-
描述:
汉乐府中对女性爱情的描写丰富多样,爱情观也由此多样化。从纯洁的爱情观到怨妇弃妇宅,都是古代女性形象的重要体现,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女性的反抗精神,引发对妇女解放和妇女自由的深入思考。
-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
作者:
刘思亮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爱情观
女性人物形象
培养
-
描述: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价值观、爱情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可塑性大;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这种美学价值对引领学生的精神、培育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
-
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人生
-
作者:
梁堃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枷锁
爱情观
安娜
社会背景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最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气质高贵,但她的命运却是凄惨的。本文从人物的社会背景、家庭枷锁、盲目的爱情观及社会和生活根源这四个方面简要分析其悲剧成因。
-
女性意识的自觉与不自觉:以女性主义视角剖析包法利夫人的爱情观
-
作者:
薛朋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女性意识
爱情观
-
描述: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以客观真实的笔调刻画了爱玛这一女性形象。由于历史及个人的原因,包法利夫人独特而普遍的爱情观中有许多虚荣而不切实际的因素,但又不乏女性意识的某些自觉。